回主人,峻茂暫且做不到,但可以下河去捕殺一番。
寧遠啞然失笑,擺了擺手。
他沉吟半晌后,看向那漢子,我若是朝這江河底下出劍,閣下會如何
漢子釣了一只龍蝦,已經收起了魚竿,聽見這話,撇了撇嘴道:我打不過你,只能看著你出劍,肆虐這些小蝦米。
但是我照樣會出手,與你廝殺一番。
那漢子說到這,又撓了撓頭,不過應該不算是廝殺,因為據我估計,我最多接你三劍,就得身死。
寧遠笑問道:真武山還是風雪廟
漢子頓時有了精氣神,風雪廟圣人門下,渙洪是也。
少年臉上笑瞇瞇的,就這么三兩句的功夫,你就把出身說出來了
就不怕我得知之后,遮蔽天機殺人越貨,再大肆捕殺江河龍蝦
漢子搖搖頭,說出來才是保命。
閣下若是顧忌風雪廟,我就有一命可活,若是不懼,我也難逃一死。
寧遠幽幽一嘆,你們養龍人,在這走龍道養了上千年,也沒有養出一頭真龍,有什么意義嗎
漢子冷笑道:你說得對,我也這么覺得,這勞什子的養龍一道,就是個天大笑話。
連那北邊的真龍隕落之地,都出不了一頭真龍,何況這走龍道,不過是真龍當年游曳而過的道路罷了。
養龍人,據說起始于一千年前,有位原本負笈求學的書生,乘舟遠游走龍道,夜晚在船頭讀那圣賢書之際,引來一名龍女聽書。
后續就是一段佳話了,也就是山下江湖本子里寫的最多的橋段,兩人互生情愫,私定終生。
書生留下誓,拜別龍女之后,前往當時的一座國都考取功名。
最后功名沒有考上,遺憾返回走龍道,而龍女已經被修士侮辱打殺,尸身作兩半,一半吊在船頭,一半懸掛船尾。
之后的故事就流傳了許多個版本,有的說那書生一念入魔,萬卷書燒毀,一步入地仙之境,將那撥山上修士殺了個干干凈凈。
有的說那書生在見到龍女尸身之后,原地頓悟儒家本命字,一朝勘破上五境,大仇得報之后,本命為龍,一生守在走龍道。
后世弟子門人,也就成了養龍人,修士經過,可以垂釣,但不得出手大肆捕殺,一經違逆,當場格殺。
只是不知道,如今這養龍人怎么跟風雪廟有了牽扯。
名為渙洪的漢子咂巴了幾下嘴,但祖上留下的東西,哪怕再厭惡,也總得做不是。
寧遠點點頭,眼珠子一轉,蹲在劍尖,雙手籠袖狀,釣魚,不管
漢子答,不管,只要有本事,一天釣幾十上百條都沒關系。
反正來這兒釣魚的,十個里頭有九個釣不上來,魚兒越釣越多。
少年又問,動用術法,朝江里出劍,不行
渙洪與其對視,搖了搖頭,不行。
寧遠突然拍了拍手,說道:我只用一種法寶,不動用自身真氣和術法,捕捉個十幾只,行是不行
渙洪猶豫再三,眉頭都擰到一塊去了。
這是什么意思
這人莫不是個滾刀肉,或者在打趣自已
不說話,我就當你答應了啊。
渙洪點點頭,還能說什么呢
這些劍修,確實如傳聞中那樣,無拘無束,行事無忌。
隨后寧遠就取出了那只龍王簍,邋遢漢子看的眼皮子狂跳。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