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放渡停靠的那只甕仙蚌要啟程了。
進入它腹中的修士并不多,而在此前已有許多馬車進入其內,看來確實是專門用來搭載貨物的渡船。
兩扇巨大蚌殼漸漸閉合,有仙家施展神仙術法,甕仙蚌體表蕩漾起數道防御光幕,隨后在少年的眼中,它就直接順著‘河道’直入南海。
就像孩童爬上枝杈,又順著光滑的樹干滑落。雖然場面、動靜浩大,但倒懸山有道門高人布下的大神通禁制,捉放亭這邊是聽不見一絲響動的。
少年看的失神,他本想給那少女表示歉意,只是甕仙蚌入海,忍不住被吸引了視線。
也難怪之前有好幾個仙家子弟都在背地里稱呼他為鄉巴佬。
一頭甕仙蚌而已,就能驚訝成這樣,倘若是那吞寶鯨、浮空山之類的,豈不是要把下巴驚掉
更別說這些也還只是中等的山岳渡船,諸子百家之一的墨家,有機關師以仙道材料鑄造巨大的攻伐劍舟,一輪升空齊射,飛劍成千上萬,猶如暴雨梨花,所到之處哪怕是千丈大岳都要被生生打爛。
挨千刀的!說你呢!藍衣少女見這少年對她視若無睹,更是氣不打一處來,兩手叉腰惡狠狠的瞪著寧遠,胸口一陣起伏。
只是年歲不大尚未如何發育,前衫平平。
甕仙蚌入海,寧遠也扭過頭看向她,雖然聽不懂她在說什么,但也曉得她在罵自已。
寧遠看向一旁緊張兮兮的疏雨,后者吞了口唾沫,小聲道,寧少俠,她…她在罵你。
寧遠有點無語,老子當然知道人家在罵我,關鍵是那人打算如何解決。
他覺得應該盡早學習一下浩然天下的大雅,不然走到哪都難以與人交流。
浩然天下疆域廣袤,其內有著無數種地方方,而萬年前登天一戰過后,儒家在九洲設立七十二書院,圣人傳道,君子授業,自然也會統一語。
也就是說,只要掌握了浩然天下的大雅,走到哪都不會出現與人雞同鴨講的尷尬境地。
小姚在這方面就很出類拔萃,她的妖孽資質不僅僅在于劍道,腦子也很厲害,看什么記什么,學什么會什么。
當初阿良給兩人傳授改良版的劍氣十八停時候,小姚聽完就已經完整記住如何運轉,隨后喝口水的功夫就連破十八氣府。
人比人就是氣死人,一個娘胎里出來的寧遠就沒這個天賦,不過這也就是妹妹小姚,要是與其他劍氣長城的年輕人比,寧遠還是能當的上頂尖種子的。
問問她,想要如何解決。寧遠示意疏雨與她交流。
那藍衣少女身后站著一位儒衫老者,身材高大,面色沉穩,左手置于身前,右手負于背后,顯得很有精氣神,應是一位讀書人。
寧遠不怕動手,因為這老者跟自已一樣都是觀海境修士,至于眼前對自已怒目相向的少女,觀其有些不穩的氣息,也就是個剛踏入中五境的雜毛。
況且倒懸山地界令行禁止出手傷人,那位至少是仙人境的大天君可不是擺設。
儒家以規矩約束天下,道門一脈可就沒那么好說話了。寧遠記得,劍氣長城里有一位駐守在那兒的道門圣人,脾氣就不怎么好,滿嘴的臟話連篇。
別怕,再如何都不會牽扯到你。
寧遠的話讓疏雨稍稍安心,隨后又轉念一想,這寧少俠說的可是南邊的語,難道來自那座城池
要是那樣的話,這還怕什么
不過她還是小心醞釀了一下措辭,方才朝那少女開口道,這位姑娘,那個…不知你打算如何解決
藍衣少女一愣,對方居然不會說浩然天下的官話
而她身后的儒衫老者也微微變了臉色,心下有些猜想,但很快又搖了搖頭。劍氣長城那邊,除了負責與倒懸山交易往來之人,其他人是根本出不來的。
或許是這少年來自什么偏僻地方,沒有學過浩然官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