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要計較起來,女債父償……
馬騰也有野心,只不過隨著年紀增長,野心逐漸消退。當他聽說自己的兒女在夏城平安無事,暗自放心。
“張郃將軍為蒙古軍的投石機拋射的火球灼傷,無法來見主公。”
鞠義代替張郃,前來拜見楚天。
楚天聽說張郃受傷,不禁動搖,張郃可是五子良將之一:“蒙古軍使用的投石機有何特別之處,竟然可以擊傷張郃?”
在場的高層之中,作為玩家的徐鳳年見多識廣,同時作為玩家,知道一些大型攻城器械的名稱:“很有可能是蒙古大軍用于攻陷襄陽城的襄陽炮,也即是大型配重式投石機,可以輕易投擲幾百斤的巨石。玉門關的城墻因為年久失修,被襄陽炮轟塌。”
“配重式投石機?”
楚天聽到這個熟悉的名詞,深感守軍的不容易。
目前東漢帝國最先進的投石機,應該是宋代的大型投石機(圖紙生產)。
楚天還獲得了八牛弩這種大型攻城器械,但與襄陽炮相比,又差了一點。
歷史上,襄陽城和樊城阻擋蒙古帝國的攻勢長達數年之久,蒙古軍對南宋堅固的城防體系大為頭疼,后來,從西域得到了工匠,引進大型的配重式投石機,轟塌樊城的城墻,襄陽投降。
后來,蒙元滅宋,襄陽炮在一系列攻堅戰中取得成果,南宋的堡壘紛紛被摧毀或者投降。
可以說襄陽炮的存在彌補了蒙古大軍攻城不足的缺點,所以蒙古軍即使屠城,也很少屠戮工匠。
鐵木真的騎兵,再搭配襄陽炮這種目前《領主》里最高級的攻城器械,無論野戰還是攻堅,蒙古帝國都無堅不摧。
“不僅如此,對方還有可以為攻城器械提供加成的武將,類似于劉曄。襄陽炮還可以使用火球、狼煙等特殊的攻擊手段。”
徐鳳年認為有必要將所有獲得的情報告知楚天。
這些蒙古軍的情報,是徐鳳年以及一眾將士以性命換來的。
“你說的應該是那些大家伙,那就是襄陽炮?”
楚天看到了襄陽炮的輪廓,五十架襄陽炮矗立,每一座大型投石機都有幾米高,最高者,甚至超過十米,拋射數百斤重的石塊,猶如隕石墜落,即使比起早期的青銅炮,也毫不遜色。
估計青銅炮的靈感由來,也是投石機這種拋射類的大型攻城器械——原始的青銅炮發射的是實心彈,相當于投石機的石塊,實心彈的重量比起投石機使用的石塊卻更小。相對應的,原始的青銅炮比起投石機更加方便使用,火藥推進的初速度更快。
“怪不得玉門關幾乎變成了廢墟……玉門關只是經過臨時加固而已,平時,這里很少使用,城墻已經風化。”
楚天查看玉門關的城墻,情形不容樂觀。
東漢末年戰亂四起,所有諸侯忙于內戰,不會在意玉門關和漢長城這些防御工事,畢竟游牧部落在這段時間實力弱小。
公孫康率領三千騎兵就可以擊敗五萬扶余大軍,南匈奴騎兵被人數比自己少的蒙古騎兵追著殺……
玉門關也是徐鳳年退到此地以后,才重新修繕的雄關,否則,玉門關的防御會更加脆弱。
“對面應該是鐵木真的大軍,他在河套、漠南被我趕走,最終還是想要在西域與我們決戰吧。”
楚天已經感受到鐵木真的遲疑。
鐵木真面對他率領的漢軍,沒有必勝的把握,所以鐵木真一退再退。
蒙古帝國在河套和漠南的失利,損失的騎兵大約有十萬人,部落牧民二、三十萬,但還不算嚴重,鐵木真還在積蓄力量。
根據楚天的推斷,鐵木真選擇與漢帝國決戰的地點在西域的輪臺、天山或者阿爾泰山——總之,是遠離中原的地方。
鐵木真的戰略,與漠北之戰匈奴伊稚斜單于的戰略相似。
越靠近漢帝國的中原、河北、關中等腹地,漢帝國的大軍補給越簡單。
即使漢帝國戰敗,很快又可以從這些人口密集的地方,再次募集一支大軍,前來與蒙古帝國決戰。
長此以往,最后會失敗的還是蒙古帝國。
因此,無論鐵木真還是匈奴的伊稚斜單于,他們的目的都是盡可能利用騎兵的機動力,拉長漢帝國的補給線。
補給線越長,漢帝國可以派出的兵馬就越少,承擔的壓力也越大。
在家門口作戰,漢帝國可以派出一兩百萬大軍。
如果跨越萬里作戰,那么出動幾十萬人就比較勉強了。
有個很典型的例子,隋煬帝楊廣征高句麗,征調百萬大軍,長途跋涉,又遭遇寒冬,無法平定高句麗,反而損失大量兵馬、糧草、兵器,百姓不堪重負。
李世民后來僅僅派出十余萬精兵,攻陷高句麗十余座城池,擄掠幾十萬人口而歸。
這個道理,漢帝國的諸侯們知道,所以楚天寧愿在河套平原、漠南草原等相對較近的地方,在并州和幽州的家門口大戰,還有漠南領主們提供的牛羊作為糧食。
只不過,鐵木真等人也知道這個道理,他選擇決戰的地方,要么是西域、要么是漠北,兩個地方距離漢帝國的距離都非常遙遠。
伊稚斜單于選擇與漢帝國決戰的地點是漠北,參與過漠北之戰的楚天、徐鳳年等人都知道,在漠北行軍有多少困難,而鐵木真……
“鐵木真打算以西域都護府為誘餌,吸引我們進行遠征,然后在西域將我們殲滅。一旦我們漢帝國的精銳盡失,那么河套、漠南又將是其勢力范圍。”
夏天涼跟隨于楚天左右,同樣望向矗立在玉門關以西的配重式投石機。
徐鳳年、馬騰、韓遂等人先是一驚,但隨即又點頭。
楚天和夏天涼的推斷,與他們隱隱的猜想不謀而合,否則也無法解釋為何鐵木真盡量避免在河套、漠南爆發決戰。
蒙古帝國在河套、漠南損失幾萬兵馬以后,就立即撤退,明顯是在保存實力。
“西域都護府在霍安的控制下,霍安還真是倒霉。如果沒有蒙古帝國和四大汗國,說不定他就可以稱霸中亞了……”
徐鳳年終于找到了一個比自己更倒霉的人——西域都護霍安。
霍安本來已經征服了烏孫國、大宛國,籌備數以百萬計的糧草,準備擊敗塞爾柱帝國和花剌子模,成為中亞霸主,但第四次國戰打亂了他的部署,西域都護府岌岌可危。
如果西域都護府是誘餌,那么霍安恰好是西域都護,沒法再倒霉。
“換做他人在霍安的位置,很難做到在這種情況下還滅了窩闊臺汗國,而且他的主力似乎還沒有完全受損……不管是誰在這個位置,我們都非救不可。”
楚天與徐鳳年等人商議打通河西走廊,前往西域之時,戰甲被鮮血染紅的朱儁到來,神色間帶著悲戚:“征北將軍皇甫嵩,恐怕不行了……”
_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