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表弟如此,怕是最后也要死無葬身之地了!”
此時,孔勍的兒子孔敏作為山南東道觀察使,對于打仗不是很感興趣,他也是出身于李唐的臣子,對李讓同樣是有著深厚的感情。
“隨州不過五千兵馬,加之他的騎兵,也不過六千,而孫千和吳通兩人共計兩萬兵馬,雖然沒有騎兵,但也不可小覷!畢竟整個吳國,能留下的刺史不多,這兩人能夠一直擔任刺史并且執掌兵權,本事是不小的!”
“也是,估計還有兩日,夔王的船隊就要到襄州了,我等要做哪些準備?”
孔敏問道。
“奉上人口戶籍地圖,以及官員兵丁名冊即可!另外交出我的節度使大印!做完這些,我也該回家了!”
孔勍此時透露著疲倦之色。
“父親是要回兗州老家嗎?”
“是啊,聽說膠東那邊百姓安居樂業,尤其是萊州一帶有著堪比開封洛陽的繁華,我也想回去看看,另外你堂妹孔樊夕還在李萬年手下做事,負責六科學館,聽說做的不錯,你伯父也在信中多次夸贊樊夕有女相之才!”
說起自己的這個侄女,孔勍的腦海里還是對方三四歲時候的樣子。
“沒想到我孔家女子還有在朝廷做官的,說真的,父親,我也想回老家了!”
作為兗州人,其實是不太適應襄州的生活,吃飯的口味以及說話的口音都不一樣。
“是啊,是時候回家了!”
孔勍和其他節度使不同,他一開始就是聽從朝廷的調遣,之前聽從唐皇調遣,后來聽從朱溫的調遣,李存勖上臺之后,他又聽從李存勖的調遣,現在夔王崛起,他又聽從夔王的調遣。
“兜兜轉轉,我們再次回到了原點!”
孔勍此時的心情突然舒暢了很多,對于一個古稀老人來說,沒有什么比家鄉對他的吸引力大了。
兩天之后,李萬年的大軍到了襄州,他也不知道山南東道節度使孔勍是怎么想的,如果這位知道孔樊夕的事情,應該會少些敵意,也許不用開戰就能解決一切。
但他在荊州地界,這位也沒聯系他,所以他也一時間搞不懂對方的想法。
“殿下,對面開了一個船只,是山南東道的觀察使孔敏,是節度使孔勍的兒子!”
魚容機匯報了重要情況。
“孔勍想回老家了!”
李萬年知道,對方既然派兒子前來,說明誠意很足,而且他不設節度使,也就意味著接下來沒有對方的位置了,說明對方想告老還鄉了。
“殿下召見他嗎?”
“嗯,讓他過來!”
孔敏來到李萬年的跟前跪下:“臣孔敏叩見殿下!”
“平身吧!”
“謝殿下!”
“你是代你父親前來的吧?”
“是的殿下,父親年事已高,昔年征戰,已落下頑疾,特向殿下請辭,告老還鄉!還請殿下恩準!”
此時,孔勍是以大唐臣子的身份來請辭,并不是投降,但這比投降來的更好!
“孔勍大人是個講究人!但是孔大人治理山南東道期間,百姓安居樂業,老驥尚能伏櫪啊!”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