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女奴就是韃靼人為這批軍資支付的“貨款”了,雙方各取所需,皆大歡喜。生產各種軍資、武器對東岸人來說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但這些東西對缺乏工業基礎的哥薩克、韃靼人來說卻又是相當寶貴的戰略物資——特別是在他們深陷戰爭泥潭中的時刻;而同樣的,女奴對東岸也是極為寶貴的戰略資源,特別是在執委會更傾向于移民明國男人(因為男人是重要的勞動力、工人、軍人來源)的時候,女人就只能就近解決了,而這些無疑造就了與韃靼人之間繁榮的奴隸貿易。
1648、1649年兩年,據保守估計,韃靼人從烏克蘭地區掠走了超過20萬奴隸,其中既有波蘭人,也有烏克蘭人,同時還有總數近萬的德意志雇傭軍。這些貪婪的草原人不但抓波蘭人,就連和他們協同作戰的烏克蘭百姓都抓,簡直沒有下限。不過也正因為如此,從他們這里購買奴隸才夠便宜、供貨數量才夠大!
這些人不事生產——或者說生產很少,且大多數靠擄掠回來的奴隸生產——卻又喜歡享樂,對各種消費品極為喜愛,偏偏又沒有太多的金錢概念,簡直是極好的貿易對象。在這之前,他們的生意主要由猶太人控制著,而這些猶太商人的靠山是以皇太后科塞姆蘇丹、帝師辛西.豪卡為主。如今他們的靠山要么倒臺被軍隊阿加們處死、要么失去了大部分權力,正是他們最為虛弱的時刻,東岸人如果能抓住機會,取代這些猶太商人的地位,牢牢把持住克里米亞汗國幾十萬人口的市場,那么其利潤也是不可低估的。
不過這事單憑東岸人自己恐怕還辦不到!蓋因盯著這塊肥肉的人也不少,奧斯曼帝國境內還有一些實力雄厚的猶太商人、亞美尼亞商人,想要和他們競爭,難度還是相當不小的。不過東岸人也不必泄氣,憑著亞速海商會在黑海地區的影響力,即便不能全占克里米亞市場,吃下其中一部分卻也不是很困難。有錢大家一起賺嘛,吃獨食可是很危險的行為!
而從莫三最近苦思冥想搞出來的所謂“新歐洲貿易秩序”來看,克里米亞汗國、莫斯科南部(被滅的阿斯特拉罕汗國)以及新生的哥薩克酋長國(包括今烏克蘭中部地區及俄羅斯布良斯克州),都應該是——也必須是——東岸共和國的市場。這些地區工業基礎薄弱,又限于歷史、外交或交通因素,長期受到黑海貿易的輻射,與其他地方的聯系不是很強且主要依靠成本很高的內陸,因此是值得下大力氣開發的地區。
即便他們這些地方比較窮,但加起來幾百萬的人口基數在那里呢,多多少少總是會有一些消費人群的。更何況東岸人何時需要他們的貴金屬了?只要他們能提供源源不斷的牲畜、奴隸以及其他一些初級產品,那么貿易就能長期持續下去。
與之類似的還有莫斯科及立窩尼亞市場,立窩尼亞先不談,東岸人在這里的影響力不弱,單就說莫斯科大公國這個擁有超過1600萬人口的大國家,就值得東岸人花時間好好經營一下。如今鄭勇派遣的以原但澤商站站長施耐德為首的一群人,已經成功地在阿爾漢格爾開設了一家東岸商站,并開始接觸當地的俄國官員和商人,準備大干一場。
而俄羅斯人對于他們的到來也持歡迎態度,在失去了波羅的海的出海口后,如今的莫斯科公國實在太需要來自西方的資金、技術、市場和商品了。但他們現在只有一個一年差不多有一半時間要封凍的阿爾漢格爾港作為窗口,偶爾才有一些來自英格蘭和荷蘭的船只過來貿易,幾乎處于一個被文明世界所遺忘的角落內。
在這樣一種情況下,當他們聽說來自華夏東岸共和國的商人們將要在這里開設商站,同時可能還會開設固定的貿易航線之后,可想而知他們有多高興了,而這無疑促成了東岸商站的快速開張,同時也有了第一批代理商,可謂是進展神速。
如果將來再把已經丟掉的波蘭市場重新奪回,那么莫三所謀劃的新歐洲貿易秩序就粗粗成型了。在失去了法國市場的“后法蘭西時代”,開拓新市場、發展新客戶、調整市場布局,就成了一件極為重要的事情,而這也正是莫三、馬德和鄭勇等人正在努力的方向。(未完待續。)
_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