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iv id="cxiam"></div>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1. <em id="cxiam"></em>

      落地小說網

      繁體版 簡體版
      落地小說網 >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 第四十章 杭州灣(一)

      第四十章 杭州灣(一)

      1649年7月30日,寧波府觀海衛。

      一片斷壁殘垣之下,來自南非的一營步兵正挺著長矛在打掃戰場,他們“打掃”得非常仔細,每每在某具清兵尸體上翻到點什么好東西,就立刻眉開眼笑地揣進兜里,而督戰的憲兵們往往也視而不見,盡情讓這幫連工資都沒有的黑人士兵們發筆小財。

      這批黑人士兵來自南非八旗新軍補充營,和尋常一營765人的編制相比,他們只有五百多人。補充營,顧名思義就是為其他三個步兵營補充缺額的,因此雖然南非方面每年都往這個營里補充新兵,但基本上這個營就從來沒有滿編過,一直處于缺員狀態。

      這次黑水特遣艦隊司令劉海洋海軍上尉為策應邵樹德、茅德勝等人在山東的攻勢,決定利用手頭有限的兵力,在東南沿海一帶發起登陸破襲戰。邵樹德對他們在南方主動進攻的精神頗為欣賞,因此主動將這支黑八旗補充營撥給了他,以增加他手頭的兵力。

      這支部隊身材高大、勇猛敢戰,裝備也很精良,調到劉海洋手下后,幾乎成了他手頭的一張王牌。在杭州灣附近的幾次小規模戰斗中,他們在炮兵(海軍炮手臨時客串)的配合下,往往只需一個沖鋒,便能將那些守衛地方的清軍團練、稅丁、鹽丁、衙役之流的稀爛武裝給擊潰,虐起菜來絕對是一把好手。

      當然了,此時劉海洋手頭的各支部隊也許打硬仗不咋滴,但虐起菜其實都是好手。比如濟州三部之一的孫守正,其麾下一千五百名原如皋縣的團練兵,以及大順蔡華澤在山東招募的千余兵丁,戰斗力其實都很一般,和清閩浙巡撫張存仁麾下的綠營兵將差不多。不過誰讓他們有火槍大炮呢,野外若是遇上了,清軍綠營兵力若是不占很大優勢的話,其下場真的很堪憂。

      比如被抓差留在岱山島的蔡華澤部,其部原僅有四百出身大順的老兵,后在山東補充了不少清軍俘虜,又招募了一些新兵,擴充到將近一千二百人。這些人里面,火槍兵的比例較高,已達40%之多,剩下的多是披甲長矛手和一些勤雜人員,無騎兵,亦無炮兵。他們使用的火槍比較繁雜,既有東岸本土生產的32-乙型燧發步槍(不帶刺刀的那款),也有戰爭中繳獲的品相完好的西班牙火繩槍(東岸出售給順軍的),更有從清軍庫里繳獲的鳥槍之類的玩意兒。

      雖然火槍型號繁雜、性能不一,但平心而論,該部士兵平時訓練還是蠻勤的,東岸人在岱山島上也會時不時贈送一些火藥鉛子給他們補充損耗,因此其對火器的熟悉程度在此時的中國各路人馬里怕是首屈一指了。等這次戰斗打完后,蔡華澤就要率部乘坐東岸人的內河炮艇偷偷潛往湖廣歸建了,然后順軍可能會再度挑選一撥人來到岱山島,一邊跟東岸人學習現代戰爭技術,一邊跟在他們屁股后面打打仗,積累下火器作戰的經驗。

      而這些學習過現代戰爭技術的軍人,在回到大順那邊后,相信能給那些流賊出身的土包子們以很大的觸動,讓他們知道現在打仗再不能玩以前那一套了。新武器的出現,必然會革新戰術,誰最先革新戰術和軍制,誰就能搶得先機,誰就離勝利更近一些。

      五百多黑人重步兵、孫守正部1500長矛手,以及蔡華澤部1200混編部隊,再加上百余名海軍炮手,這三千多人就是劉海洋手頭大部分的實力了(孫守正部新招募的五百新兵留守岱山島)。這些兵說多不多,說少也不少,如果不碰上大隊清軍主力,裝備精良、訓練也還算可以的他們基本上也能在江浙沿海橫著走了。

      畢竟,閩浙總督張存仁那老東西手底下能戰之士滿打滿算也不過六萬人左右,其中一萬五千精銳由陳泰率領著留守福建,壓制廣東,不能輕動;另外四萬多人基本都分守浙江各處,急切間很難集結起來。況且如今浙江地面上也不是很太平,萬一將這些彈壓地方的綠營都抽走了而地方上又驟起變亂的話,他張存仁可就百死莫贖了。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2. <div id="cxiam"></div>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1. <em id="cxiam"></em>

        最近日本韩国高清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