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天尊,我們漂洋過海而來的努力并沒有白費。”吉文船長嘴里喃喃念著,然后轉身朝史密斯先生說道:“當然也感謝史密斯先生,正是您和您的水手們無私的協助,我們才得以來到了阿巴斯港這個神奇的地方。現在看來,我們又朝夢想更近了一步。放心吧,尊貴的史密斯先生,不管這次事情成不成,您以后都將成為東岸人的貴客,我們許諾給您的好處也將會一一兌現的。”
“我從來沒有懷疑過貴方的品行。”史密斯先生展顏一笑,然后說道:“那么,我們現在就出發嗎?”
“當然,我已經迫不及待了。”
阿巴斯港原名古姆博隆,最初是葡萄牙人的殖民地。1613年,薩法維王朝的法爾斯總督率軍摧毀了葡萄牙人的堡壘,占領了這座港口城市,并在此基礎上興建了一座規模更大的堡壘。1623年,阿巴斯一世因為在英國艦隊的幫助下奪取了霍爾木茲島,因此下令擴建其堡壘,并將其升格為城市,改名阿巴斯港。
因此,阿巴斯港與其說是一座商業城市,其實其軍事色彩也相當濃厚。城市內外駐扎了相當數量的軍隊,其中既有土庫曼軍事貴族的“舊軍”(部落兵,以騎兵為主),也有相當于薩法維王朝中央軍的“格胡蘭”部隊(以步兵、炮兵為主)。不過,這些和東岸人都沒什么大的關系了,他們對于波斯沒有領土方面的野心,只有商業方面的圖謀。準確地說,是打算將東岸的商品出口到波斯,然后將波斯的生絲帶回東岸本土,以支持羅洽紡織廠的生產。
波斯國土遼闊、人口眾多,且又是一個典型的封建王朝,是東岸共和國良好的貿易對象。東岸本土大量剩余的紡織品、軍火、金屬器具可大量傾銷至此——雖然很困難,因為任何一個正常國家都不會允許自己的白銀大量外流,但不試一試怎么知道呢——同時波斯也能給東岸提供至關重要的紡織原料:生絲。
生絲在如今的東岸非常重要。在這個重商主義思想盛行的17世紀中葉,隨著三十年戰爭的結束,各國間的貿易摩擦開始逐漸加劇。這其實倒并不是特意針對某個國家,主要原因還是在于歐洲各國君主守財奴的習性發作,再加上工商業恢復后各國民族資本對驅逐外國商品的沖動,這一切都將使得東岸共和國的生意再沒以前那么好做。
尤其是在各國都大搞特搞自己的紡織工業的當下,就像黑夜中的螢火蟲一樣耀眼的東岸紡織品必將成為眾矢之的,第一個遭到各個國家政府和民族資本家的雙重排斥。貿易大戰的腳步,其實離東岸人已經不太遠了。
而為了應對這種可能出現的局面,東岸共和國政務院、紡織工業總局在近兩年內已經未雨綢繆地采取了多種積極的政策。其中,絲織品(包括純絲織品,以及各種絲棉、絲麻等混紡系列)的推出,是東岸紡織品擴大市場、鞏固優勢的一大殺招。
這種商品在市場上無任何同類競爭品,與當初英國人推出克瑟呢等新品一樣,是市場的寵兒,尤其是其絲綢的噱頭以及相對低廉的價格,多半能為東岸人提供較高的利潤,也將是東岸共和國的紡織產業扛過漫長窒息的貿易競爭的重要武器。而這,其實也就是東岸人的船只不遠萬里來到波斯王國原因所在。
6月17日,吉文船長委任埃斯波西托上士暫管兩艘探險船,然后帶著數名隨從以及由執委會簽發的國書,在史密斯先生和土庫曼騎兵的護衛下,向波斯薩法維王朝的首都——伊斯法罕行去。他將在那里,代表華夏東岸共和國,請求與波斯王國之間展開全面的貿易。(未完待續。)
_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