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這些人都是自由民——無論是法律意義上還是實際意義上的自由民,他們在棉河北岸東岸共和國單方面劃定的國境內修建房屋:都是一些泥墻,因為本地缺乏相應的建筑材料。這些土坯房在干旱少雨的棉河地區并不是什么大問題,不至于像北面的新華港地區一場豪雨就能使其坍塌。當然在本地的磚窯廠修建起來、新移民的經濟實力有所增強后,這些房屋最終都將被逐漸置換為堅固的磚瓦房屋。
新移民基本都是男性,只有大約四分之一的人是年輕女性(無子女的年老女性東岸人一般不會將其運來,除非恰好是某些青壯年移民的家屬)。不過與本土相比“幸福”的是,新華夏地區從來就沒擔心過女人數量不足的問題,蓋因本地的最高長官史欽杰始終為民著想,每年都花費巨資向與東岸人有長期合作關系的馬斯喀特商人購買大量的波斯、俾路支女奴,然后平價出售給有需求的明人——如果你經濟上存在困難的話,政府甚至會給你安排貸款。
在如今,從遠東明國一路運來的移民中依舊是青壯年男性占據了絕大部分的比例。在最初的時候,那個年代的東岸人以搜羅流民為主,當時運來的人口中以男性為主不足為奇;但到了東岸已能在遠東大規模擄掠人口的現在,運來的人口中依然是青壯年男性占據多數,這不得不說是政策使然。
本土的執委會諸位委員們一直認為,從遠東運男人過來更有助于國家的發展。畢竟運輸噸位就那么多,多運一個女人就會少運一個男人,男人比女人更難創造價值,也更有助于穿越眾血緣上的同族掌控國家,因此久而久之,從明國多運男人少運女人就成了基本國策。甚至于,一些激進分子甚至宣稱,以后禁止從歐洲流入男性、只準流入女性,全部男性一律從明國運來,我們“草”出一個新民族來。無奈從歐洲流入的女人數量一直不是很湊手,因此這種豪壯語始終未能徹底付諸實施。如今每年流入東岸的新移民中,依然有一定數量的白人男性,而明國移民中男女比例也大致維持在2:1到31之間,這個才是當前東岸移民政策的常態。
新華夏地區目前六個定居點共有人口約1.28萬人,雖然每年開拓隊都在持續截留人口、雖然每年本土都在往這里流放印第安人、雖然本地每年都在購買女奴,但惡劣的自然環境、肆虐的致命疾病和艱苦的開荒工作,依舊使得大批勞動力死于非命。尤其是那些流放過來的印第安人,幾乎是來一批死一批,能有十分之一活下來就已經不錯了。
據統計,1647年新華夏地區六鄉鎮的人口死亡率為13%,即便算上輸入的移民數量(明人移民、流放犯人和外購女奴)和人口自然增長數量,全年人口增長率也才不過是1%,與本土20%的年增長率相比根本不可同日而語。
1647年的數據如此,1648年也相差不離。因此,史欽杰在新華夏這么多年,所做的最多的事情幾乎就是改造環境、增加人口,但結果似乎總與他的努力不太相稱,每每想起這事,總不由得令人甚為苦惱。
而隨著政府的有意引導,新華夏地區的種植園經濟在這兩年開始逐漸升溫。毫無疑問,種植園經濟對勞動力的需求是十分巨大的,而這顯然導致了奴隸貿易的盛行,大量的科摩羅人、斯瓦西里人被捉到新華夏島上(據不完全統計可能有近六千人),為東岸人開辟荒地、規整種植園,一時使得本地的勞動力緊張的狀況大為緩解。
而在嘗到了武裝捕奴的甜頭后,如今新華夏地區越來越多的種植園主們傾向于擴大捕奴規模,加速本地經濟的發展。不過這種聲音在最近似乎被人強力壓制了,因為新華夏開拓隊的隊長史欽杰似乎是個種族主義者,他對科摩羅人、斯瓦西里人這種阿拉伯人與黑人的混血人種抱有一種歧視的態度,并且他最近多次在非正式場合強調現有種植園所需的勞動力籌集完畢后,捕捉斯瓦西里人的行為應當予以停止,新華夏島也不宜再引入膚色為黑色的人種。
因此,在這樣一種風向下,東岸剛剛誕生的奴隸販子群體頓時跳腳連連,卻又無可奈何。其中為首的馬萬鵬更是心灰意冷,在公開場合表示自己將回本土養老,并將捕奴所獲得的收入全部拿出來,用于修建體育場、劇院等文娛設施云云,一時間鬧出了老大風波。
而史欽杰既然阻撓了各位奴隸販子們將新華夏島變成黑人樂園的夢想,那么他也不能不考慮到本地勞動力不足的問題。因此,在他的請求下,本土如今開始用盡多種辦法、加速往新華夏地區流放印第安人。這不,本土前往波斯的探險船隊,這次就足足裝運了兩千多名克蘭迪流放犯人,在1648年12月15日這一天悄然靠近了他們的目的地——新華夏島棉河港。(未完待續。)
_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