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云從一匹騾子上翻身下來,然后將韁繩一把丟給從傳達室內走來的一名意大利門衛,腳下不停直接進了廠區。作為南海漁業公司負責日常生產的副總,張云總是很忙,這不,剛剛和從馬島須鯨港追逐槍烏賊漁汛歸來的船隊溝通了下作業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他又馬不停蹄地趕到了漁業公司下轄的羅洽海產品加工廠內。
羅洽海產品加工廠是國營南海漁業公司下轄的全資子公司,最初主要是負責加工一些海產品,如鯨肉、鱈魚、滑柔魚、紅蝦等等,擁有工人五百余名——典型的勞動力密集產業。該廠之前的主要產品就是各類罐頭制品,主要的客戶就是軍隊和遠洋運輸公司。
自從張云率隊開始了東岸捕鯨業零的突破后,鯨肉這種量大易得的大宗海產品便成了海產品加工廠初期時的主打產品。海產品加工廠內有二十多名廚師在整日里蒸煮鯨肉,只不過他們的手藝或者說工作態度很成問題,做出來的各種風味的鯨肉被裝進罐頭運到前線后,引起了士兵們的極大抗議。
沒別的原因,口感實在是太差了!這些人簡直是在做豬食,做出來的食物營養雖然是夠的但就口味而簡直就是在挑戰大家的忍耐極限!為此,軍部特地派了一名穿越眾高等參謀前來與海產品加工廠交涉。
交涉的時間就是這個月(9月)月初,張云記得當初還是自己接待的這幫來自軍部的大爺。當時陪同高等參謀前來的還有陸軍部后勤司的技術人員,這些伙夫出身的所謂“技術員”們帶來了由前線士兵們投票選定的食品口味,并責成羅洽海產品加工廠立刻更正。
“真是一幫橫沖直撞的蠻牛!”張云暗自腹誹了那一幫傲氣凌人的丘八,然后推開大門徑直走進了鯨肉加工車間的廚房內。正在忙活的廚師們看見張云進來后,都停下手里的活打了個招呼,然后繼續自己先前的工作。
張云也和大家打了個招呼,然后便迫不及待地坐到靠里的一張小八仙桌旁,拿起桌上盛在木碗里的食物挨個品嘗了起來。這些都是廚師們依據聯合參謀本部剛剛下達的《軍糧條例》而新開發出的產品,這些產品總的來說吸取了士兵們提出的咸、鮮、香等要求而改進,口味應當要比原來的強上很多。
不過張云還是不放心,他決定親自把關,即每種新產品都要自己先試吃一遍,然后要求軍部的代表、技術員們也來試吃一頓,最后再定型生產。老實說,這不是一項很令人愉悅的工作,張云的待遇不錯,生活水平也很高,因此吃慣了家里精致食物的他此時來車間內品嘗被士兵們詛咒為“豬食”的各類罐頭食品,這本身就是一種對自己腸胃的摧殘。
“1號煮鯨肉吃起來口感一般,而且缺少一股蔥香味,這可是大家著重提出來的要求,而且味道也不夠鮮,記下來,繼續改!”
“2號煮鯨肉加了醬油后味道鮮多了,但這醬油品質感覺不行,換!大豐食品公司出產的醬油一股機油味,換平安縣老字號手工醬油,產量不足讓他們招人擴產。”
“3號紅燒鯨肉味道不錯,大醬調料也很好,香料也放得足。嗯,還有一股蒜瓣的香味,好!這種好!”
品嘗完面前這三份食物——使用已經不知道修改過多少遍的鯨肉烹制條例做出來的,張云拿濕毛巾擦了擦嘴,然后說道:“先修改烹制條例,然后把煮鯨肉、燒鯨肉各再做一份,品嘗沒問題后便請軍部的代表過來試吃,他們要是也覺得沒問題的話,那就定型生產。記住了,鯨肉比不得牛羊肉,肉質粗糙、味道重,各種蔥蒜大醬香料一定要放足了,不然味道很難吃。你們自己家里一定也經常買這種肉,買回去的腌肉做起來有多困難你們自己很清楚,別再給我找麻煩了,我現在頭都被那幫大嗓門的丘八們吵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