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iv id="cxiam"></div>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1. <em id="cxiam"></em>

      落地小說網

      繁體版 簡體版
      落地小說網 >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 第三百六十九章 意識形態

      第三百六十九章 意識形態

      1647年9月1日,麥哲倫情報站。

      今天是一個難得的好天氣,籠罩在麥哲倫情報站上空多日的陰云終于散去了不少,溫暖的陽光透過云層灑在蓋滿了積雪的原野上。范例穿著好友黃儀從庫頁島寄回來的熊皮大衣,手里提著個裝著重要文件的公文包,在幾名隨從的攙扶下踩著一條被特意清掃出來的石子路朝前走去。

      自從穿越以來從未出過一次海的他這次乘坐海軍戰艦過來時可謂了是受足了罪,冬季南大西洋上狂暴的海風幾乎將他的苦膽都吹了出來,在航程的最后幾天,他幾乎整日都躺在“八月十日”號戰列艦船長室內的吊床上。

      而在抵達風平浪靜的奧特韋灣后,深知重任在肩的范例便在隨從們的攙扶下立刻前往麥哲倫情報站內歇息。他此番被國家情報總局任命為新一任智利情報區主任兼麥哲倫情報站站長,至于原本的畢拉斯站長,則因為工作“認真且卓有成效”而被調到巴西圣維森特這個花花世界,擔任東岸商站(同時也是秘密情報站)的負責人,負責搜羅巴西的各類情報、同時謹慎地發展線人,為以后布局。

      跟隨范例一同來到麥哲倫情報站的還有三十多名國家情報總局的分析員、情報員、探員之類的業務骨干,他們中的少部分將繼續留在本土,一邊滲透、影響周圍的巴塔哥尼人部落,一邊培訓阿勞坎抵抗分子,以支持他們正在進行中的“正義的解放事業”。

      但大部分情報人員將以東岸顧問團的名義前往阿勞坎城(納塔萊斯港),前往那座據說是整個智利“最自由的城市”內工作——工作的主要內容是為阿勞坎人的經濟、軍事、社會、政治等各方面的發展與改革提供建議,同時幫他們培養出大批的政務官和事務官。

      阿勞坎人現在已經認識到與西班牙人的民族解放戰爭是長期的事業,因此他們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壯大自己,而阿勞坎城地處智利南部的偏遠山區,西班牙人的勢力范圍離此還遠,正是發展為自己大后方的天選之地。目前這座城市和附近的郊區一共居住著超過六千名阿勞坎人,他們有的是本地的居民,但更多的是從北方拖家帶口逃過來的難民,他們無法忍受西班牙人越來越沉重的剝削以及礦山上越來越繁重的勞動,因此決定離開白人統治的核心地區,到南部的寒冷山區過自由自在的生活——對他們來說,沒有西班牙人的地方就是天堂。

      情報站內多了不少磚石砌成的建筑,計有辦公樓房一座、糧庫一座、物資庫一座、道觀一座、炮樓兩座,而在糧庫和物資庫外還圈了兩圈圍墻:一圈木質的、一圈磚砌的,可見用心之良苦。兩道圍墻之間間隔不遠,上面搭了一層用附近砍來的木頭連接起來的過道,過道上不時有一些穿著皮甲、手舉火槍的兩米巨漢走過。

      這些都是被情報站的東岸人收買、拉攏過來的本地土著——巴塔哥尼人。其實附近居住的巴塔哥尼人、阿拉卡盧夫人的部落很多,東岸人也懶得具體分辨,統一將其稱為巴塔哥尼人。目前整個情報站內已經雇傭了超過一百五十名巴塔哥尼人,其中五十人擔任著雜役的工作(養豬、放牧、打雜),另外一百人則加入了本地的守備隊,并被配發了長矛、軍刀和火槍。

      而值得一提的是,這些人現在都已經入了教,成了趙琰趙真人在此地發展的道教信徒。他們平時白天要么在教會的組織下種地、干活,要么前往情報站接受軍事訓練,而晚上則經常前往本地的道觀參與宗教活動。在趙琰看來,入了教的巴塔哥尼人才是好巴塔哥尼人,其他的都是野蠻人,都是不可信任的對象,都是需要改造的對象。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2. <div id="cxiam"></div>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1. <em id="cxiam"></em>

        最近日本韩国高清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