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方法可行。”聽到副官的匯報后,常開勝立刻簡短地評論了句,然后又說道:“安全方面一定不能掉以輕心,巴拉圭河——巴拉那河水系周圍的西班牙人肯定還沒被徹底清除干凈,這從上次夜泊科連特斯城的運煤船沉沒事件就可以看得出來,我們一定要加倍小心。巴拉圭一帶還有少量殘余的西班牙陸軍,這些日子我們一直未能找到他們,這個時候說不定也會跳出來,我們必須做好防范措施。大規模撤退,是一項系統工程,不能出一點紕漏。”
東岸人在6月初攻克亞松森后,立刻派出精銳騎兵部隊對逃跑的西班牙軍隊進行了追擊。士氣崩潰、慌不擇路的西班牙陸軍死傷慘重,超過三百人在撤退途中死于東岸騎兵的軍刀之下,另有兩百余人被俘虜,如果再算上開小差逃散的、餓病而死的西班牙軍人,原本戍守亞松森的拉普拉塔步兵團及部分利馬軍團士兵(戰前合計1400人)現在差不多只剩下了三百人左右,幾乎不能成之為威脅。
另外,當初在耶穌會、圣方濟會等傳教團體的鼓動與組織下前來亞松森助戰的三千瓜拉尼教民的損失還要驚人。在亞松森外圍他們就已經損失了兩三百人,在守城戰中更是損失慘重,差不多有千余人死在東岸人的槍炮下。城破后他們又是被傻乎乎地落在了城內,沒人通知他們撤退,白白替西班牙人斷了一次后。
至此他們的兵力已損失大半,剩下的也泰半被俘,只有區區五六百人成功逃脫了東岸騎兵的追殺——事實上東岸騎兵的主要追擊目標是西班牙白人軍隊。這五六百人也沒有試圖去與西班牙軍隊匯合,而是帶著滿身的傷痕和低落的士氣返回了自己的部落,他們已經喪失了繼續與東岸人進行作戰的勇氣。
東岸人對如今巴拉圭地區的西班牙人實力了解得八九不離十。因此常開勝雖然口頭上這么叮囑,但也只是下意識地這么說而已,沒人會將已經躲進老林子里任蚊蟲叮咬的西班牙軍人放在心上,這幫敗軍之將已經沒有再制造任何威脅的能力了。
不過他們的運氣倒也是不錯,因為東岸人馬上就要撤退了,再也無法顧及他們。聯合參謀本部的最新命令已經下達,收集完物資后全軍放棄占領的亞松森一線,然后退守圣菲城。駐守在科連特斯城的一個民兵大隊將與撤退至此的常開勝支隊匯合,然后一起退往圣菲。
這些部隊撤退到圣菲后,陸軍常開勝支隊將就地解散。同時陸軍部將派人從這里抽調大批主力部隊到布宜諾斯艾利斯,然后與開到這里的部分海軍艦只一起前往南方須鯨港,準備執行前往西班牙秘魯總督區太平洋沿岸城鎮進行破襲作戰的任務。
這次破襲作戰任務極為關鍵,某種程度上甚至事關整個戰局的走向,因此執委會已經責成聯合參謀本部制定了詳細可靠的作戰計劃,部分維持先期作戰的物資也已經先一步運輸到了須鯨港儲放。下一步他們將在處于阿勞坎游擊隊控制下的阿勞坎城(納塔萊斯港)建立起另一處大型物資轉運基地,作為維持太平洋沿線作戰的后方補給基地。
當然了,考慮到部分部隊已在拉普拉塔地區作戰數月,勞苦功高兼且傷亡也不是很輕,因此他們將與一直駐守本土的部分部隊進行輪換,順便也讓這些駐守本土大半年的部隊有出去進行真槍實彈戰斗的機會——嗯,順便也讓他們發一把小財。
1647年7月20日,隨著殿后的部隊——陸軍第103連最后也撤離了亞松森城,東岸人在拉普拉塔地區的戰略性收縮終于進入了實質性操作階段,而新一階段的作戰調整也同時隨之展開。
ps昨天24點后上傳的,下意識選擇了第二天9點更新,結果弄到16號去了,抱歉。。。。(未完待續。)
_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