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這期間,為了促使朝鮮人讓更多步,在充分考慮了敵我雙方的優勢和劣勢后,莫茗在6月21日這一天斷然下令,令陸軍主力、八旗新軍、騎兵大隊、以及挺身隊第二大隊全部總計七千多人全部出動,然后在營寨外列陣。列完陣后他們開始緩緩向朝鮮人立的營寨方向移動,在進入火炮射程后立刻停了下來,然后集中炮火對其進行猛轟,將這座同樣粗粗筑就的木頭營寨打得木屑橫飛。
朝鮮人被迫迎戰!只不過他們在出寨列陣的過程中被二十多門火炮打得抬不起頭來,一些忠清道、全羅道的地方兵甚至還沒列完陣就被兇猛的炮火打得一哄而散。他們這個時候才知道,傳聞中的黃衣海寇以火炮為核心的作戰方式有多么可怕。他們匆忙中列完陣的數千人馬甚至還沒沖到對方陣前就被打得陣腳大亂,士兵們騷動不已。而在對方那些披著全身重甲、手持長矛的黑藩鬼奴兵氣勢洶洶壓上來后,他們的士氣立刻就崩潰了,開始轉身往回逃。而在遠方,黃衣海寇的騎兵們舉起了雪亮的馬刀,開始緩緩加速,朝戰場中心地帶殺來。
朝鮮人毫無懸念地敗了。他們再次損失了兩三千兵馬,加上逃散的全羅道、忠清道地方兵,朝鮮人的兵力損失怕是已經上萬了,而士氣更是跌到了谷底。這次可是堂堂正正的野戰!事實證明,他們無論是野戰還是攻城戰都打不過黃衣海寇,甚至就連守城戰估計也打不過——因為扛不住對方的火炮!這樣的認識讓朝鮮人徹底失去了最后的一絲信心,這也使得雙方的談判進程陡然加速了起來。
關于東岸人提出的第一條,即租借釜山港一百年的條款,朝鮮人予以了斷然拒絕。但就在茅德勝勃然作色的時候,朝鮮人又隱晦地表示,他們將允許東岸人自由來往釜山港,通商、定居、種地、打漁悉聽尊便,朝鮮人不做任何阻撓、也不收取任何稅收,朝鮮官員甚至還將允許東岸僑民們在釜山港進行“自治”,這等于事實上承認了東岸人在釜山港的特殊利益。
而東岸人原本也沒打算真的就要租借釜山港,因為這顯然會分散他們的兵力,提出這一條僅僅是為了在談判的時候多些籌碼而已。因此當朝鮮人提出了這么一個含糊其辭、地位模糊的折衷建議后,茅德勝在故作不滿后輕輕揭過了這一條。
關于第二條慶尚道非軍事化的要求,朝鮮人一開始表示斷斷不可答應。不過在東岸炮兵朝朝鮮營寨方向進行了一番試射后,朝鮮人無奈表示慶尚道可以裁軍,但不能一點軍隊不保留。最后爭論一番后,茅德勝“勉強”同意朝鮮人在慶尚道保留一支規模不超過六千人的軍隊,其中騎兵不得超過一千。
至于東岸人提出的在朝鮮八道各自開設商館的提議,朝鮮人更是慌忙地全盤予以拒絕。東岸自然是不允了,雙方一番唇槍舌劍后,最后同意在釜山港、元山津兩地開埠貿易。東岸人可以在兩地銷售任意數量的貨物,當地朝鮮官員不得以任何理由阻撓。
接下來便是談判的焦點了,即東岸人要求的斷絕與清國一切聯系的條款。對于此款,茅德勝也知道朝鮮人是斷斷沒有膽子答應的,因為他們害怕清國怒而興兵征討他們。但茅德勝故作不豫,在這個問題上反復糾纏,其間更是再度出動騎兵剽掠四野,打擊出外樵采的朝鮮軍士,以施加壓力。再加上東岸三艘戰艦上的水兵突然登陸占領了沒幾個兵防守的江華島,幾方壓力齊下,最后朝鮮人勉強同意以國內不靖為由從清國撤回全部助戰的軍隊,減少與滿清的貿易量,同時還暗示他們將通過一些秘密渠道將掌握的關于滿清的情報通報給東岸人。
最后關于賠款,東岸人要價120萬兩白銀,朝鮮人只同意10萬兩,雙方的差距乍一看實在太大。不過此時雙方也已經被冗長的談判搞得精疲力竭,草草商議后決定由朝鮮賠償東岸人軍費白銀十五萬兩、江華島贖島費十萬兩,合計二十五萬兩,看似對朝鮮人相當有利。不過朝鮮人為了獲得這個“有利”的條款,還付出了一些額外條件,即:東岸船只可在朝鮮港口內停泊,以躲避風浪、修理船只;東岸海軍船只可在朝鮮沿海進行測量,朝鮮人不得無端刁難;雙方通商所用之貨幣應為華夏東岸共和國法定貨幣;朝鮮每年以優惠價格向東岸人出售糧食,數量不得少于十萬石等等,以上這些全部收錄在條約附錄內。
在報呈雙方上級批準后,7月30日,莫茗乘坐海軍船只抵達江華島,與朝鮮代表簽署了和約,即《華夏東岸共和國與朝鮮王國修好條約》,條約包括正文及附錄,基本上囊括了雙方的所有談判成果。從雙方開戰到簽署和約,時間甚至還不足三個月,在這期間,不知道是朝鮮沒通知還是怎么著,滿清竟然毫無反應——事實上他們也無法在三個月內派遣大量軍隊進入朝鮮,使得東岸人順利削弱兼動搖了朝鮮這個滿清的羽翼之一,對滿清的大網顯然將編織得愈發密集。
條約正式簽訂后,東岸人開始釋放歷次戰斗中俘獲的大約一千多名朝鮮俘虜,然后分批乘船撤離釜山港。至此,這場被朝鮮人稱做“丙戌洋擾”的戰事在7月底正式落下了帷幕。而關于這場戰事對朝鮮方面所帶來的深遠影響,則在持續發酵之中,并必然會在未來產生極大的變數。(未完待續。)
_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