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二,奧斯曼帝國的大維齊穆斯塔法帕夏倒臺后,原本被關閉的咖啡館由于新軍勢力大盛再度復活,目前有蔓延全國之勢。霍爾尼西安家族也向我們詢問能否大量出口咖啡豆到蘇伊士港,這又是一筆好生意。我們研究后認為可以組織人手進行大規模種植,奧斯曼帝國乃至伊斯蘭世界對咖啡豆的需求量是巨大的,而本地氣候又非常適宜種植這種作物。今年年初的時候,圣瑪麗島上的部分歐洲海盜及其后裔們已經開始在嘗試種植這種經濟作物了,相信我們一旦把產量提起來,并打出名氣,肯定能夠俘獲那些穆斯林的心,這也是一項大有前途的產業。”
凱爾的這話倒是真的說進了麥金萊的內心之中。圣瑪麗島他也去過一次,那次是作為農技站的工作人員乘坐海軍船只過去的,停靠在被海盜們稱為“老窩”的港口內。話說圣瑪麗島上的海盜們與東岸人的聯系日益緊密,他們需要東岸提供的各類商品,從生活用品到武器彈藥,應有盡有。甚至一些受傷的海盜還可以到東岸人的城鎮內接受簡單的治療、修養,這是他們在別的地方永遠也不可能得到的待遇。而他們所需要做到的僅僅是不準襲擊東岸人的船只(也包括與東岸進行貿易的他國船只),海盜們對此欣然接受。
隨著交往的日益密切,這些年來一些年老的海盜甚至帶著多年積攢下來的積蓄,跑到了新華港、塔城這兩座東岸城鎮內請求定居。被超高的人口死亡率折磨得欲仙欲死的史欽杰自然是來者不拒,大筆一揮批準了他們的定居請求。而圣瑪麗島上此時還有大量的海盜后裔定居者,這些人多半是歐洲海盜與當地人的混血后裔,有的人已經過了好幾代,他們甚至連歐洲語都不太會說了。
這些人對東岸在感情上也是親近的,因為只有東岸共和國這一個文明世界愿意接納他們。考慮到圣瑪麗島上的歐洲海盜多的時候有十來條船,常年定居者也有六七百人,且很多人都有當水手的經驗,統戰他們并沒有壞處。因此,這一年來東岸人依托雙方之間的良好關系屢次登上圣瑪麗島,指導他們種植莊稼,修造橋梁和房屋,儼然將其當做了一個附庸領地來進行經營。
麥金萊就在年初的時候上過島,當時他是和農技站的站長一起的,主要工作就是指導島上的那些年老的海盜及其子女們種植咖啡樹。種子為著名的羅布斯塔咖啡樹前身(原產中非、西非),由東岸人提供,同時在圣瑪麗島、塔城以及新華港三地開始種植。一旦種植成功,那么以后本地就將多了一項出口的拳頭產品。而那些海盜及其后裔們在嘗到種植咖啡的好處后,與東岸人聯系日趨緊密的他們早晚會被東岸人正式收編過來,這真是兩全其美的事情。
麥金萊本人對種植咖啡樹也是挺感興趣的,他的明人妻子一直嚷嚷著要學別人種一些荔枝樹,不過麥金萊總覺得那玩意兒保質期實在太短,而本地又缺乏深加工這種果品的工廠,因此他很不看好這種樹的種植前景。相反,他倒真心覺得種咖啡樹是一樁好生意,這種東西市場需求量大(主要是伊斯蘭世界),易保存,價格還不是很低,絕對值得投資。和他同樣想法的人不少,大家甚至在商量著組織個什么咖啡種植協會,就像那幫種植劍麻的農民成立了個劍麻種植協會一樣,協會成員互幫互助,共利共榮,一起發財。
“其三,在咖啡樹、荔枝樹種植區大力發展養蜂以割取蜂蜜。同樣的,困擾舊大陸居民上千年的蜜蜂病蟲害這里一概沒有,是個得天獨厚的寶地。本地的馬達加斯加蜜蜂較溫馴,海邊、山區、內陸到處是桉樹林,每年年底到次年年初是流蜜期,非常適合蜜蜂采蜜,發展起來也是一項利國利民的好事。”
“此外,還有東南亞柚木、東印度胡椒、南美可可樹的引進種植尚在進一步論證之中……”隨著凱爾的話,底下的聽眾們逐漸開始了小聲的討論。說實話,在座的都是手里有點閑錢的主,很多人參加過征討貝齊米薩拉卡人的戰斗,戰后分到的戰利品著實不少,而他們多半也沒將錢投入那些回報期較長的劍麻種植中。很多人轉而購買了一些牲畜,從本地的農民手中收購一些廉價的玉米、紅薯來養殖駝峰牛、豬,賺一些快錢。
不過現在聽到凱爾講的這些“路子”,他們倒也覺得很不錯的樣子,因此一個個都有些躍躍欲試,決定呼朋喚友進行合股集資,狠狠搞上一票。島上沒有太多的病蟲害,氣候也很適宜這些植物的生長,也許唯一欠缺的就是勞動力的不足了,不過這也沒什么,可以先從小規模搞起嘛。(未完待續。)
_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