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小麥部分由南非提供,部分則通過奧斯曼帝國的蘇伊士港進口,國營商店將小麥批發給一些小販,小販們再走村串巷地販賣到各個村莊、林場、工廠家屬區等處,賺一些差價。當然了,一旦物價上漲到某個限度,國營商店也會主動拋售一些小麥出來平抑物價。
與小麥同理,牛肉也一樣。由于本地駝峰牛種群數量還不夠大,而民眾的需求卻在與日俱增,肉聯廠每日屠宰的那點可憐兮兮的牛肉都供不應求。為此,史欽杰當初和對岸莫桑比克的葡萄牙人商議了一番,決定從他們那里引進一些牲畜,不過屠宰必須在東岸指定的地點(新華港肉聯廠)內屠宰。自從引進了莫桑比克牛肉后,供需矛盾才得到了緩解。
不過東岸人也在努力尋求自給,畢竟馬達加斯加島后世可是號稱駝峰牛之國,全國一千多萬頭駝峰牛,說明這里的環境還是非常適合養這種牛的。只不過目前種群數量還小,每天屠宰的數量遠遠不夠本地兩千五百多名居民和近兩千名南非勞務工的消費需求。
至于有人提議的去土著手里搶,很快就被史欽杰否決了。那些土著自己還戰爭不斷,即便是經濟條件相對較好的那些投靠了東岸人的島嶼八旗部落,民生也是凋敝得很。因此,靠搶掠這一條是沒有前途了,那么只能自己建設,但這需要一個過程,因此暫時便從莫桑比克進口一部分解決需求。同時這也密切了和葡屬東非殖民地的經濟聯系,對雙方的關系有正面的促進作用。
此外,莫桑比克的葡萄牙莊園主——贊比西主婦們還向東岸大量出口棕櫚油,這又是一種大宗消費品,同時也是生活必需品。國家物資儲備庫同樣大規模囤積,操作方式一如小麥和牛肉。
綜上所述,被列入生活必需品的高粱、小麥、棉布、牛肉、食鹽、棕櫚油、煤炭等商品的價格基本上被很好地管控住了,這就確保了老百姓的基本生活水平不會下降太多。
“奢侈消費品如茶葉、胡椒、高級皮鞋、高檔家具、酒類、瓷器等的價格上漲較快,其中某些商品的價格甚至翻了一倍都不止。以從鎮海港出口的紅酒為例,根據海關統計,平均到港價格為每瓶6元左右,不過最終市場銷售價往往在10-12元之間徘徊,幾近翻了一倍。原因是什么?”凱爾翻著手頭的材料,抬頭問道。
不待別人回答,他很快又埋下頭自問自答道:“根據海關、工商所、稅務所、財政所和西北墾殖銀行新華分行的數據來看,近一年來新華港市面上的通貨(即銀幣,東岸元)數量增長較快,這得益于我們新華夏地區經濟的快速增長。從前年開始,煤炭、硬木、劍麻、椰子的出口量幾乎一年翻一番,產生了大量的利潤。另外,隨著與附近的葡屬東非、奧斯曼帝國以及波斯的商貿往來日益密切,一些外國商人涌入本鎮,他們同樣帶來了大量的金銀通貨,同時也增加了消費需求。在這兩者的共同作用下,本地很多商品供不應求,物價快速上漲,使經濟秩序有些紊亂。也就是說,問題的根源在于市面上短時間內涌入了太多的通貨,而我們的商品數量卻沒能快速增加,這些都導致了物價的快速上漲。”
雖說新華夏大部分出口的商品都是由國營的物資庫與本土之間進行交易的,不過隨著產量與利潤的大幅度增加,工人們的獎金福利也有所增長。有了錢自然就會想要消費,特別是在新華夏這種環境特殊的地方,人們的消費欲望普遍較高,但商品的供給卻沒有及時跟上,那么物價上漲也就一點都不奇怪了。也就是說,雖然工人們的收入增加了,但他們兜里的那些硬幣的實際購買力卻是下降了。本地區經濟大發展,但他們卻沒有分享到足夠的經濟發展的好處,問題的根源就在這里。
其實,這些奢侈品漲價,普通老百姓們并不會太過關心。他們頂多表示一下驚嘆,哇,紅酒12元每瓶了!但你基本不用指望月收入普遍在4-6元的他們會經常消費紅酒,這不現實。因此,試圖調整奢侈品的物價其實是吃力不討好的,因為它的受眾面并不廣,抱怨的大多是一些工廠的高級技術人員、政府中高級官員、軍官、種植經濟作物的富裕農民等。至于普通的老百姓,誰關心你紅酒或者茶葉是什么價格啊?反正我又不買!
生活必需品價格管控,奢侈品大多數人接觸不到,其實老百姓怨聲最大的還是那些普通消費品,如:芒果、香蕉、牛奶、雞蛋、糖、奶油、干酪、煙絲、海產品、普通家具、普通皮具等。這里面絕大部分需要進口,國際價格上漲、通貨膨脹以及囤積居奇任何一種可能都會引起國內的最終零售價格的變動。如何管控住這些商品的價格,才是考驗政府執政能力的地方。(未完待續。)
_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