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方大猷催課甚急,煙臺城下的數萬清軍消耗甚巨,接下來一段日子內,山東老百姓的日子還會更加難過,這無疑會逼很多剛剛從“賊巢”里跑回來的百姓再度上山落草,使得山東的社會生產秩序始終得不到有效恢復,嚴重制約了清廷的下一步行動。
其實這也是好事,煙臺地區的豪格應當已經放棄了攻克煙臺堡的打算。看他的路數,擺明了是要在煙臺堡附近挖長壕、筑長圍,削弱東岸這個寶貴的陸上前進基地的作用,乃至使其徹底廢棄。這樣一來,煙臺堡也就和那些海外小島沒啥區別了,價值大減。而且,接下來清軍會不會在登、萊二府實行遷界禁海,以和東岸人長期對抗呢?這個誰也不知道!莫茗只知道趁著現在能撈一點人是一點,不過也不是什么阿貓阿狗都要,畢竟糧食也不豐足么。招募的人員首選有一技之長的人才,其次要年輕,最后最好還要自愿,不然弄過去也是個麻煩事。
4月3日,留下500名軍夫往停泊在海面上的船隊輸送物資、人員后,已經在沾化縣城內盤桓了一天的東岸大軍再次出發。他們轉向南方后快速行軍了大半天,然后便在太陽落山前抵達了濱州城下。濱州城頭原本有一些清軍兵將,不過在看到東岸大軍拉出了幾門火炮后,這幫人立刻一哄而散,直接從南門溜走了。就這樣,東岸人再次兵不血刃地占據了這座州城,輕松得就如同一場武裝行軍——事實上也差不多。
由于今天已經是東岸人登陸的第五天了,很多消息靈通的縉紳早就收拾細軟一走而空,因此東岸人在城內的收獲同樣很可憐。堂堂一座州城,僅僅收獲了一千七百多石糧食、五百石黑豆、百來頭騾馬,以及少量銀兩絹茶。同時,招募人員的行動也進行得比較順利,僅僅一兒晚上的功夫,東岸人就招募到了近千人。這些人同樣是苦于清廷課稅,在本地也活不下去了,因此干脆跟著這幫來歷不明的海寇出海墾荒去。再差也不過就是一死么,怕什么!
從4月4日接下來的五天內,東岸大軍在濟南府東北部的這片區域內縱橫馳騁,連續攻克了武定州、蒲臺、利津三州縣,最后于4月8日晚間抵達了利津縣外海,與已經南下移動至此處的船隊匯合。接下來往船上轉運物資、人員和牲畜的行動又持續了整整兩天,一直到11日上午才正式宣告結束。
而此時,距離東岸人登陸沾化外海已經整整過去十二天了,也就在這天上午,行動得最快的一支清軍部隊也才剛剛抵達附近。這支以從煙臺堡地區撤下來的綠營董學禮部位主干、夾雜了一些雜牌武裝的清軍部隊倒是撿了個便宜,他們在東岸人撤退后順利“收復”了利津縣城。可以預見,他們接下來還將繼續“收復”蒲臺、武定州、濱州、沾化等四州縣,運氣著實是不錯的。
事實上莫茗本人對清軍趕來的速度還是比較驚訝的,對他們能湊出這將近三千人也比較意外。因為他們得到消息就要兩三天時間,然后商議對策、動員部隊、籌集物資,再出征到濱州一帶,12天的時間真心是非常高效了。不過莫茗也對這部清軍的實力嗤之以鼻,三千人都不足,軍械、服裝也亂七八糟,看起來其戰斗力也就那么回事,估計他們是絕對不敢與東岸人硬碰的。
在派出兩艘蒸汽機帆船、一艘笛型運輸船運送物資返回后,東岸軍隊乘坐剩下的五艘艦船離開了萊州灣,向北進入了渤海灣內,并于4月13日航行至海河入海口的大沽附近。此時,東岸海軍艦隊的兩艘炮艦、兩艘武裝運輸艦大發神威,一舉擊沉了十余艘清軍小型艦船,將清廷為數不多的海軍寶貝疙瘩損毀了不少。由于大沽重要的地理位置,天津駐軍的蒙古馬隊很快趕來,不過此時東岸艦隊已經悄然遠去。
4月15日,東岸艦隊出現在永平府灤州樂亭縣外海。在派出小股部隊花費一天半時間登陸成功后,由本地抓著的向導帶路,東岸軍隊舉著火把連夜趕路,并于17日午時推進至樂亭縣城下。略顯疲倦的東岸士兵們士氣還算高昂,他們拉開了大炮,花了半天時間直接轟開了城墻。接下來的一切就都順理成章了,東岸士兵大掠縣城并處死了一批捕獲的清廷官員后,休息了一晚。然后第二天一大早就帶著戰利品與部分志愿人員離開了縣城,朝海邊走去。而此時,離樂亭縣最近的一支清軍主力才剛剛整隊完畢,準備從遷安往樂亭進發,相信等他們趕到此地的時候東岸人早已遠遁多時。(未完待續。)
_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