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硫酸鈉后,便可以將其與干餾過的木炭、石灰石在一起加熱。在這道工序中,需要設計一個加熱爐,通過加熱爐里的空氣或者干脆就通入熱空氣來使得硫酸鈉與木炭反應,以生成大家所需要的中間產品硫化鈉。生成硫化鈉后,其還會和加熱爐內的石灰石反應生成硫化鈣和最終我們所需要的成品——碳酸鈉(純堿)。
當然,最后一步加熱爐內反應所生成的成品其實是混合物,成分比較復雜,有純堿、未反應的木炭以及副產品硫化鈣,其中純堿約占40%以上。這個純度顯然是不夠的,因此這個時候就需要進一步提純了。由于木炭和硫化鈣都不溶于水,而純堿溶于水,那么就很好辦了。里面的黑色木炭密度比水小,基本都漂浮在水表面,而硫化鈣則沉淀在水底,將這兩種物質去掉后,再通過結晶法析出碳酸鈉,這時候得到的就是可用的成品了。
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呂布蘭非常適合東岸現有的工業水平,完全可以土法上馬。只要你知道原理,那么技術和設備上根本就沒什么障礙。事實上也是如此,北方制堿廠在7月份的時候已經試生產過幾次,最后一次生產成功時得到的碳酸鈉純度經測算已經達到了96%以上,完全符合工業生產所需的純度要求了。有了這些高純度的碳酸鈉,那么國內無論是造紙、制革、玻璃、印染、紡織等輕工業,還是如鋼鐵冶金等基礎重工業,所需要的海量純堿都可以做到完全國產化了。要知道,光一個平安鋼鐵廠每年就要消耗大約150噸的純堿(脫硫),如果今后要大上制革行業,那么其鞣制獸皮這道工序所需的純堿就更是海量。如今北方制堿廠成功投產后,國內可是省了老大一筆從歐洲進口純堿的錢了,所以說,科學技術真的是第一生產力啊。
化工行業這兩年的發展受限于人才的缺乏,發展一直較為緩慢,不過卻還算堅決,一步一個腳印。先土法上馬硝田制取硝酸鉀,然后第一化工廠用土法生產制備濃硫酸,然后有了硫酸鈉、硫化亞鐵之類的無機藥品,再現在更是有了從硫酸鈉制備而來的純堿——碳酸鈉。整個生產體系步步為營,循序漸進,既建設了一些工廠,也培養了大批人才。
按照自然科學研究院化學所的安排,在今明兩年他們可能還要看情況上馬一個制取燒堿——氫氧化鈉的生產線。如今既然能工業化制取碳酸鈉了,那么通過其與石灰水(氫氧化鈣)反應制取一些燒堿來使用,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了。三酸兩堿之一的氫氧化鈉也是一種極為重要的化工原料,有了它,那么下一步就可以生產肥皂了。其原理大致是油脂與燒堿產生皂化反應,生成肥皂。這可是一個賺錢利器啊,要知道在此時的歐洲,肥皂可是只有貴族才享受得起的奢侈品。
東岸人一旦能夠大規模工業化生產出肥皂,并將其高高在上的價格打下來,讓更多的人能夠購買得起的話,那么這絕對是東岸人除紡織品外的又一個現金奶牛。不過何時推出肥皂這種產品需要通盤考慮,主要是政治和經濟方面的考慮,即在沒有強大的自保能力之前應不應該著急推出這么一個極可能會惹人眼紅的賺錢利器,另外就是也要考慮歐洲國家是否能夠容忍其國內的白銀大量外流。這并不是危聳聽,歷史上英國為了向波蘭購買大量谷物,商人們就經常需要向國王申請允許貴金屬外流,以便能夠及時支付給波蘭人糧食貨款。
當然了,以上這些都是執委會需要考慮的事情,化學所的技術官僚們不需要搞那些雜七雜八的東西,他們只需要單純地做好技術方面的工作就可以了,就像眼前的純堿生產一樣。執委會認為該上肥皂項目的時候自然會要求他們上馬生產線,如果執委會認為目前時機還不是很適宜,那么他們就只能暫時歇著了。當然了,私下制備一些高級肥皂(如鯨油肥皂)給穿越眾及其家屬們享用享用也不是不可以,而這就是另一回事了。(未完待續。)
_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