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內監緩步退了出去。
很顯然,慈寧宮那邊已經知道布木布泰生孩子的事情了。
朱栩這邊有喜事,內閣這邊也終于有了可喜的進展,因為‘總理大臣’的存在,各地巡撫與內閣有了足夠的緩沖空間,一系列‘新政’計劃進行了‘彈性’處置,本來的障礙被掃除,‘新政’的草稿迅速擬定,朝野難得的團結一致。
內閣,畢自嚴,孫承宗等五人,坐在小會議廳,喝著茶,有些輕松的閑聊。
“總算是定下來了。”靖王道。他的督政院在‘新政’里是很重要的一塊,能有個好結果,他暗松口氣。
汪喬年看向畢自嚴,道“大理寺這邊沒有問題,大理寺從各地抽掉了不少人,清廉剛正,極其適合。政院那邊培養了不少人才,人手相對足夠,未來的計劃沒有難處。*”
畢自嚴微微點頭,大明不缺當官的,脾性剛直的在大理寺倒是極好。
孫傳庭道“量才委用,這個應該是我們今后選拔官吏的一個準線。”
孫傳庭統管內閣直屬機構,對政院出來的‘專才’印象深刻。
“現在,就剩下三個總理大臣了,你們都有什么想法?”孫承宗開口,將話題扯入正題。
自古以來,官位都是一個蘿卜一個坑,多少人打破腦袋的搶。統管幾個省的‘總理大臣’,這個位置權勢到底有多大,即便這些內閣輔臣心里都沒底。
三個位置,給誰?
五個人相互對視,一時間誰都沒有開口。
好一陣子,畢自嚴身體動了動,道:“按理說,應該從六部九寺的主官中挑選,不過眼下朝局需要穩定,不宜輕動,還需從在野的人選拔,諸位有什么人選,可以說出來。我內閣權威未成,還需以大局為重。”
眾人自然明白他的意思,孫承宗沉吟一聲,道:“楊景辰如何?”
畢自嚴想了一會兒,立即就道“可。”
楊景辰,天啟年間的禮部侍郎,素有聲望,能力也不錯,有尚書銜,倒是合適。
“可。”孫傳庭稍稍回憶一番,沒有反對。
汪喬年與靖王對孫承宗這個提議也沒意見,都道“可。”
“王從義,如何?”靖王隨后開口,他在內閣排位是第三位,輪到他了。
內閣中除了汪喬年,其他三人都對靖王有所‘警惕’,聞沉默了片刻,畢自嚴率先道“可。”
王從義,崇禎初的山.東巡撫,此人銳氣勃發,能力出眾,事事敢為先,倒也不錯。
“可。”孫承宗道。王從義他有所了解,不是靖王的人。
“可。”汪喬年道。他在內閣與靖王關系走的近,畢竟兩人都比較特殊。
“可。”孫傳庭道。王從義,他在戶部有過交集,是個可靠之人。
三定其二,還有最后一個人,輪到汪喬年說話了。
汪喬年調任大理寺卿,入閣,是火箭提拔,在官場人脈極少,根基淺薄,根本沒什么人可推薦,想了很久,他開口道“工部的徐尚書在尚書任上已經很久,是否可以外調?”
畢自嚴等人對于大理寺是有些想法的,這個機構的權力完全來自于剝奪三司,品級高,權力大,地位特殊,將來若是黨爭再起,這個機構可能會是禍亂朝政的一個要害之地!
是以,畢自嚴,孫承宗,孫傳庭都有意無意的壓制汪喬年以及大理寺,自然,還有靖王的督政院,這些都是傳統政體之外的特殊機構,不能大意。
畢自嚴稍稍思索,便搖頭道“工部關乎重大,現在是節流的關鍵時刻,工部離不開徐大化。”
孫承宗也道:“六部尚書暫且都不能動。”與徐大化同樣在任很久的還有兵部尚書申用懋,申用懋是眼下決不能離開的人。
汪喬年自然能感覺到畢,二孫對他與靖王的有意壓制,嘴角動了動,沒有再說。
孫傳庭見此,道“北方,遼東,河.北,山.西三省,交給周應秋,應該沒有問題。西部是陜.西,四.川,貴.州等六省,交給傅昌宗也無大礙。東部是山.東,南直隸,浙.江,這三省交給楊景辰。南部是云.南,廣.西,廣.東,福.建,臺.灣等,這個交給王從義,應該穩妥。剩下的就是河.南,湖廣,江.西三省,身在腹地,需一個穩重之人,下官推薦余大成。”
_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