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昌宗雖然低調可不代表他好惹,哪怕他在這里口頭堅持,最終退讓的只能是畢自嚴,不說皇帝的態度,內閣沒有戶部的支持就等于廢了一半,另一半在周應秋手里,他們兩人向來共進退。
所以,得罪了傅昌宗就等于得罪‘帝黨’,得罪‘帝黨’就等于自己架空了內閣!
周應秋好半晌也想不透,抬頭道“吏部沒有意見。”
畢自嚴神色不動的點頭,只要周應秋不反對,這件事基本就成了。
“好,那下面說一說明年的財政以及預算。”畢自嚴道。
沈珣,張問達,徐大化等人一般不開口,已經成為一種習慣,內閣事務一直都是左右次輔與傅昌宗,周應秋決定的。
傅昌宗身前的本子攤開,看了眼,他道:“今年朝廷透支了糧三百萬石,銀一千二百萬兩,賑災,移民,戰事,各大工程,軍隊,官員俸祿等占據九成。明年的財政預計減少兩成,糧一千八百萬上下,銀三千五百萬兩左右,這已經包含了惠通商行等的收入。軍隊開支大約是一千六百萬,糧五百萬,賑災一千八百萬,糧八百萬以上,其他暫無評估。”
畢自嚴等人眉頭頓時一皺,單單是這兩項就占據了全年的一大半,只怕明年又要虧空一大筆,這樣寅吃卯糧,虧空下去怎么能成?
現在朝廷能收的稅,能征集的糧食都已經做到了極致,現在再想增加收入是不可能了,唯一的辦法就只有‘節流’!
朝廷這幾年花錢如流水,大手大腳,想要節流是很容易,不過想要施行,還得皇帝點頭。
畢自嚴也有不少事情要與朱栩商議,想了想,道“戶部盡快評估,要在月底之前做好。吏部今年的考核也要在月底之前上呈內閣,工部明年的計劃,刑部的‘政改’進度,禮部的一系列事宜,都要在月底之前匯集到內閣,今年的事情,要處理干凈,以全力推動明年的計劃……”
一群人紛紛應聲,這也算是習慣了。
“孫閣老有沒有要說的?”畢自嚴轉頭看向孫承宗。
孫承宗想了想,搖頭道:“沒有。”
軍事上面的事情,基本上不會在內閣討論,往往都是孫承宗,申用懋直接在御書房奏報,隨即做決定。
畢自嚴轉頭看向其他人,道:“那就散了吧。”說著他就起身,走向側門。
六位尚書不由對視,這位畢閣老越來越強勢了。
傅昌宗倒是沒有什么想法,他年后就會離京,跟著起身就向門外走去。
周應秋看著他的背影,心里一動,也跟著走了出去。
其他人神情都有些異色,今天的內閣會議有些古怪,傅昌宗,周應秋仿佛完全置身事外,畢自嚴隱隱掌握了內閣的‘首輔’大權。
畢自嚴在內閣班房稍作整理,就帶著奏本出了內閣,轉向景陽宮,御書房。
內閣中書鄭友元跟在身側,道:“大人,這樣做是否有些過了,只怕幾位尚書心里都有想法。”
畢自嚴神色堅定,道:“國事日艱,內閣空懸,不得長久,此事我會皇上說,無需擔憂。”
鄭友元點點頭,他明白畢自嚴的想法。
六部幾乎掌握了大明的所有權力,看似集中,能量大,但無形中又分散了權力,在很多事情上都束手束腳,反應遲鈍,偏內閣空有名頭沒有實權。
畢閣老就是要改變這種情況,在不能動六位尚書的情況下,在里面安排內閣的人,無疑是另辟蹊徑的好辦法。
畢自嚴內心焦灼,朝廷的日子是越來越難過,賦稅減少,支出龐大,且是賦稅會越來越少,支出會越來越大,不斷膨脹的龐大的財政空洞,遲早會吞了大明!
這種情況必須改變,想要做出改變,就必須要加強內閣權力!
雖然畢自嚴憂心如焚,有想法,也有能力,可他很擔憂。
皇帝自從登基以來就將大權握在手里,六部都是皇帝的人,他要是插手六部,皇帝是否會不高興,甚至是猜疑?8)
_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