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栩看向申用懋,又看向孫承宗,孫傳庭,三人都是贊同之色,他想著,目光微動的道:“這樣,朕先見見這位使者。”
孫承宗三人見朱栩還是猶豫不決,對視一眼,孫承宗道:“皇上,可有什么顧忌?”
朱栩擺了擺手,道:“朕還要再斟酌一下。”
蒙古不同于后金,后金已經建國,有著完善的國家體系,能夠威脅到大明,而蒙古只是部落的合集,早就沒有了成吉思汗的野心,最多就是搶掠,沒有入主中原的野心與能力。
孫承宗三人都隱約看出了些什么,好在不必立馬決定,又相互看了眼,孫傳庭奏道:“皇上,畢大人已經快到西安了,按照計劃,他會召集各省總兵,巡撫,總督商議省改,只是西南民亂頻繁,一時半會兒無法消弭,怕是要耽擱良久,關于增兵之事,皇上可還有其他旨意?”
現在只是流民剛起的時候,絕大部分都沒有與官軍抗衡的勇氣,更多的像是強盜,被官軍四處追剿,這種流動性雖然不是游擊戰,可也讓官軍有些無力,這邊剛剿滅,那邊又起,疲于奔命,仿佛沒有窮盡一般。
朱栩一直都想要將民亂控制在最初的時候,思忖著道:“關鍵還是在賑災,控制民情,官軍彈壓只是最后的手段,不止要省改,龐大的府,縣也要細化,加強控制,不能任由謠滿天飛,所有人都一哄而起做盜匪……”
孫承宗等人聽著,也沒有什么異議,現在民亂還不足以引起朝廷上下的恐慌,都相對平穩,意見趨于一致,都是先賑災。
說了良久,朱栩才送走三人,坐在那,思索一陣,忽然道:“傳信王來見朕。讓林丹汗的使者也進宮等著。”
“是。”劉時敏應了一身,連忙命人去傳旨。
朱栩坐在那,輕嘆了口氣,真是內憂外患,千頭萬緒啊。他現在的情境應該比歷史上的崇禎好很多,也不知道他那十幾年是怎么撐過來的。
朱栩近乎習慣性的又拿起奏本,這是西南四川巡撫的奏本,稱今年大旱,秋糧必然大減,請求朝廷減稅。
朱栩細細看了看,寫了個‘擬準,轉文昭閣詳奏’的字樣,放到一邊。
下一本是湖廣巡撫,內容大同小異,除了要求減賦,還請朝廷賑撫。
接下來的是陜西,后面還山東,山西,云南,甚至連江蘇都有奏本上奏,都是及災情,請求減稅的。
朱栩看的眉頭直皺,大明的災情確實很重,遍及全國,可承擔的都是底層百姓,兩百多年的貧富分化已經到了極點,富裕的那一撥人,在這個時候還是歌舞升平,酒肉滿倉,可那些底層百姓,已經到了人肉相食的慘境!
“看來,是不能這么等下去了。”朱栩目光微凝的輕語,剛要下筆又是一頓。他這邊減稅了,若是當地又收了中飽私囊,這個黑鍋還得他來背!
他看著這幾道奏本,神色冷肅的放到一邊。
“臣參見皇上。”
朱栩剛放下,朱由檢就大步走進來,抬手沉色道。
朱栩抬頭打量朱由檢,雖然看不清臉,可從他的姿勢上就能看出,這位攝政王現在的意氣勃發,決心要做一番事情了。
朱栩笑了笑,道:“皇兄免禮,這次找你來,是為了西南之事。”
朱由檢也自知道,西南等地戰事連綿,烽火不休,這讓京師的高層也頗為憂心,他看著朱栩,道:“皇上,可是為了賑災之事?臣已經命應災衙門,調集糧食一百萬石,白銀一百萬兩入陜,相信會很快讓陜西平穩下來。”
朱栩暗自搖頭,西南就是一個大窟窿,朝廷有多少銀子,糧食都不夠填,他開門見山的道:“皇兄,諸位臣工給朕提了一個建議,將陜西受災嚴重的民眾,強行移送到遼東去。”
朱由檢神色驚變,不由反對道:“皇上,萬萬不可!建奴未滅,若是他們將這些災民劫走,會讓他們如虎添翼,再次成為我大明的心腹大患!決不可!”
建奴最大的弱點就是人口少,所以才會想盡辦法的劫掠大明人口,要是給他們白白送去幾十萬人,怕足以讓建奴短時間內就恢復元氣。
在朱由檢看來,提議這一策的人該殺,這是明明白白的‘資敵’!
_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