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不為決定去曲有江的家里看看。
說不定在鄞縣出現過的“曲老板”就和這個曲有江有什么聯系。
在蘇州城行動,自然要帶著付會中這條地頭蛇。
坐到車里,方不為有一句沒一句的和付會中聊著天。
他從上海的戰局,扯到了發生不久的委員長遇刺一案,又從委員長遇刺,扯到了白崇喜和宋夫人遇刺一事。
這幾起事件,都已在內部公開,付會中自然清楚,而且宋夫人就是在蘇州城外遇刺的,住院的時候,付會中率精銳部下護衛過幾天。
方不為不動聲色的問著付會中:“宋夫人在遇刺后,一直在蘇州養傷,不知回去了沒有……”
付會中哪里能想到方不為問這句話的深意,下意識的回道:“一周前就回了南京……”
回了南京?
不應該啊?
那曲老板把自己引到蘇州是什么用意?
難道是曲老板還不知道宋夫人回了南京的消息?
“宋夫人回南京的消息,知道的人多不多!”方不為又問道。
“該知道的都知道!”付會中回道,“官商兩界本想著組織歡送,但被夫人拒絕了……”
都要組織歡送會了,曲老板又怎么可能不知道?
方不為撓了撓頭。
怎么和自己預想的不一樣?
方不為正自驚疑不定,付會中又補充了一句:“宋夫人的傷勢較輕,好的快一些,端納顧問就沒那么快了,還住在醫院里……”
顧問端納?
方不為猛的一頓。
原來如此。
宋夫人不在蘇州,但端納還在啊。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端納這個人的重要性,比宋夫人還強一些。
在國民政府里打混了這么長時間,從一個無名小卒到現在的年少權重,風頭無兩,方不為怎么可能不知道“端納”是誰?
說直白一些,若是沒有端納這個人,宋氏家族絕對不可能會有現在這么大的影響力,也不可能和美國官方建立這么深厚的關系,也就更不可能被美國政府選定為在中國的代表了。
縱觀國史,很少有方不為佩服的外國人,但端納絕對是其中之一,而且是當之無愧對的第一位。
因為這個外國人,他將自己一生的精力和心血,都耗在了如何讓中國自立,富足,強大的道路上。
這樣一個人物,絕對應該讓歷史銘記。
端納二十歲出頭就來到中國,直到六十五歲時,才回到美國。
在這四十年里,他做的最多的事情,便是幫助西方國家了解中國,關注中國,并通過西方社會的官方力量,或是個人的能力,引導和幫助中國的執政者學習如何建立一個民主強國的理念。
清朝末期,那時的端納就已是《紐約先驅報》駐中國的特約記者,同時也是國父的政治顧問。
中華民國的第一個政治綱領:《共和政府宣》,就是他起草的。
也正因為是他的關系,剛剛宣布成立的“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正式與美國建立了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