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鄭青云的話,陳永杰頓時一愣神。
“青云,你這話的意思是……”
陳永杰看向鄭青云,一臉好奇。
鄭青云苦笑著說道:“咱們縣的經濟發展越來越差,這才是問題的根本,那些下崗職工沒有活路,你猜他們要怎么辦?”
陳永杰也好,胡軍也罷,頓時默然不語起來。
他們都是體制內的干部,自然明白鄭青云的意思,下崗職工本質上是被剝離出生產體系的勞動力資源。
當大量具備生產技能的工人因企業倒閉或裁員失去崗位,地區的實際勞動參與率會顯著下降。以東北老工業基地為例,九十年代末國企改革導致大量制造業工人下崗,部分資源型城市的失業率一度超過百分之二十,直接造成工業產能萎縮。
原本支撐地區經濟的鋼鐵、煤炭等支柱產業因勞動力流失陷入減產,甚至出現工廠停產、設備閑置的現象,進而拖累地區經濟增長。
這種勞動力閑置不僅是當下的生產損失,更會因長期失業導致技能退化,形成的惡性循環,使地區勞動力市場陷入低質量供給困境。
在鄭青云看來,這只不過是其中一個原因而已。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下崗職工的收入銳減會直接沖擊地區消費能力。
以千禧年前后的下崗典型地區為例,許多家庭月收入從國企時期的穩定工資驟降至零或僅靠低保維持。
當大量家庭被迫壓縮消費,本地商業體系會迅速萎縮。
菜市場、服裝店、家電賣場等因客源流失陸續倒閉,服務業崗位隨之減少,形成失業—消費下降—服務業衰退—更多失業的連鎖反應,消費引擎失靈導致經濟活力持續低迷。
而這些事情的發生,就會使得地方財政陷入困境。
企業倒閉導致稅收減少,而政府又需投入大量資金用于失業救濟、低保補助,擠占了基礎設施建設、產業升級等經濟發展資金。
當財政陷入保民生與促發展的兩難,公共服務質量會隨之下降,進一步惡化居民生活水平,形成經濟差—財政弱—民生難—經濟更差的死循環。
就像鄭青云所說的那樣,他們雖然破獲了這個賣淫集團,但這種問題的土壤還在,依舊沒辦法解決富民縣的困境。
一時之間,陳永杰剛剛破了個大案的好心情,一下子全都沒了。
“這……”
胡軍也不知道說什么好了。
“任重道遠啊。”
鄭青云或許是因為喝了酒的緣故,所以說話就直接了一點,他看著陳永杰道:“咱們富民縣現在最大的問題,其實就是窮!”
“窮?”
胡軍和陳永杰都是一愣神,剛想要反駁鄭青云,卻不得不承認,鄭青云好像說的沒錯。
看似富民縣的幾個大型國有企業都還在,但他們這些身居高位的人卻很清楚,縣里的經濟已經不如過去了。
別的不說,就現在的富民縣,每年增加的失業人口,就已經證明了鄭青云剛剛的那句話。
“青云,你覺得應該怎么辦?”
胡軍下意識的問道。
“窮則思變,變則通。”
鄭青云平靜的說道:“扶持龍頭企業,開拓新的經濟發展渠道,轉變思想,從以前的工業為主的慣性思維,轉變成第三產業為主的服務思維。”
說著話。
鄭青云對胡軍說道:“下一步,我打算在我們庫勒鄉扶持一到兩家鄉鎮企業,你要是有興趣,咱們一起搞。”
“沒問題。”
胡軍連忙答應著。
他又不是白癡,鄭青云的腦子聰明,這是大家公認的,他能夠提出來的辦法,自然是好辦法,自己如今是財政局的局長,如果能夠通過扶持一些鄉鎮企業的辦法來促進富民縣經濟的發展,那也算是政績啊!
沒有人會嫌棄自己政績多的。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