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戀愛的時候,總會有一股酸臭味。
當然。
只有年輕人能夠體會這個情緒。
鄭青云原本還不太了解,但現在已經徹底明白了。
他的心情相當愉快,甚至于晚上回到家之后,跟盧文靜兩個人拿著手機發信息能發到半夜一點半。
如果不是因為第二天還要上班,他們兩個人可能真就要聊到太陽升起。
即便如此。
第二天上班的時候,除了工作,鄭青云也都在跟盧文靜發信息聊天。
剛剛確定關系的兩個人,就如同絕大部分的熱戀當中的情侶一樣,恨不得二十四小時都膩在一起。
約好了晚上一起吃飯,鄭青云放下手機,便拿起文件看了起來。
剛看了一會兒,王芳便敲門走了進來。
“鄉長。”
王芳客氣的對鄭青云問候著。
“怎么了,有事兒?”
鄭青云有點意外,隨口問道。
一般來說,王芳這個百事通很少來自己辦公室閑坐,大部分都是有什么消息來告訴自己的。
“您聽說了么,縣里面好像有人想把唐書記調走。”
王芳小心翼翼的對鄭青云說道。
“什么?”
聽到這句話,鄭青云眉頭皺了起來。
人事即政治,權衡人事是權力布局的高級智慧,最能體現一個人的政治功底。
正常來說,人事安排有三個層次。
最高等級的人事安排,通過人事的安排使得自己能夠繼續往上走,使得自己的敵人不能往上走。
而稍微差一點的,是通過人事安排讓自己的權力能夠擴大一些。
最后,是通過人事安排讓自己的經濟、心理層面能夠得到滿足。
但不管怎么說,在鄭青云看來,其實核心就是一點,那就是確保自己不會受到損失。
而這一次。
如果王芳說的話是真的,那鄭青云知道,自己可能要損失一些東西了。
唐小舟這個鄉黨委書記別看平日里不怎么管鄉里的事情,但他跟自己的合作,是整個庫勒鄉能夠正常運轉的基礎。
兩個人沒有什么矛盾,絕大部分情況下都能夠通力合作,這對于一般人來說,是非常困難的。
畢竟官場當中,很多人對于權力的渴望,簡直難以用語或者文字來形容,唐小舟能夠心甘情愿的跟自己打配合,這讓鄭青云非常滿意。
原本他考慮的是,唐小舟如果調走,最起碼要明年的年底。
可萬萬沒想到,民俗村的項目才剛剛有了起色,就有人坐不住了。
“消息準確么?”
鄭青云對王芳開口問道。
王芳屬于是自己人,而且她專門過來很顯然就是專門為了告訴自己這件事,鄭青云當然不會客氣。
“準。”
聽到鄭青云的問題,王芳直接說道:“是我市委組織部的一個朋友說的,不過貌似是一個動議,還沒有傳到縣委。”
“我知道了。”
聽到這番話,鄭青云的眉頭皺了皺,卻沒有再說什么。
王芳也沒有廢話,跟鄭青云聊了一會之后,便離開了他的辦公室。
鄭青云坐在自己的椅子上沉思了許久,有心給唐小舟打個電話問一問,但想想還是算了,畢竟這件事屬于是人家的私事,自己過問太多不好。
更重要的是,唐小舟和自己是盟友的關系,正常情況下,他下一步肯定是要升任副縣級的,自己干涉太多的話,并不合適。
這世界上,很多事情其實是沒有對錯的。
尤其是官場當中,更是如此。
在絕大部分普通人或者老百姓看來,官場就應該是非黑即白。
但事實上,官場是社會治理的核心場域,其運轉涉及多方利益與復雜情境,絕非簡單的非黑即白所能概括。
鄭青云不管是上輩子還是現在,都很清楚,官場事務的復雜性決定了判斷標準的多元性。
官員在履職過程中,經常需要權衡經濟發展、民生保障、生態保護等多重目標。
打個比方說,為了推動地區經濟增長,政府可能引入大型工業項目,但這可能帶來環境污染問題。
在此情況下,官員的決策難以單純用對錯評判,而是要在利弊間尋求動態平衡。
如果只是喊著可持續發展保護環境的口號,放棄地方經濟發展的好機會,那錯過的東西就太多了。
而且,官場的制度與規則執行是存在彈性空間的。
政策在落實過程中,需結合地方實際情況調整,這就給官員留下自由裁量權。
合理運用裁量權能更好解決問題,但也可能被別有用心者利用,模糊了行為的界限。加之部分制度存在灰色地帶,進一步加劇了判斷的復雜性。
說的直白一點,官場也是要講人性的,官員并非純粹的道德完人或者腐敗分子,大多數人處于中間狀態。
他們既有為民服務的理想,也會受到個人利益、人情關系的影響。
在復雜環境下,官員的行為動機和選擇充滿變數,難以簡單劃分陣營。
因此,理解官場不能陷入二元對立思維,唯有正視其復雜性,才能更全面客觀地認識這一特殊領域。
深吸了一口氣,鄭青云沒有再糾結唐小舟的事情,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這世界上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會盡如人意的。
………………
晚上下班的時候,鄭青云讓王申把自己送去了天一賓館,盧文靜住在那里。
“鄉長,這……”
車子在天一賓館門口停下,王申一愣神,心有余悸的問道。
“沒事。”
鄭青云瞬間秒懂他的意思,笑著擺擺手道:“不用擔心,是盧記者在這住,她是我女朋友,你怕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