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會在這里……
多好的綢扇,就這么扔了可惜。
轉念一想,關她什么事?
那個人的一切,她不再關心!
她將折扇丟回垃圾桶里,繼續忙活去了。
頭頂,燕彬坐在樹梢上,視線穿透重重枝葉縫隙,落在她遠去的背影上。一雙狹長的眸子,微瞇起來。
兩根手指,按在劍鞘上,許久沒有挪開。
下工后,蘇蓉習慣性先到張記炊香閣。
還沒進門,只見隔壁窯貨店門口全是土陶碎片,籮筐簸箕被踩的稀爛扔在街道上。店家夫婦抹著眼淚,默默收拾一堆狼藉。
自家店門口,也沒見一位顧客身影。她立時覺得不對勁,三步并作兩步,進門問低頭趴在柜臺里記賬的張如英。
“張嬸子,外面發生了什么事?隔壁那家窯貨店……”
“蘇丫頭你回來了?”
張如英先是驚喜地問一聲,才胯下臉來嘆息:“隔壁……隔壁今日被砸店了!”
她放下畫滿杠和圈圈叉叉的賬本,起身為蘇蓉倒了一杯溫在茶壺里的水,遞給蘇蓉才徐徐說下文。
“有人來鬧事,硬說人家老板之前找錢,少給幾個銅板。然后涌入許多人看熱鬧,把店里的瓷器陶器,全給推搡地上摔碎了!”
蘇蓉驚訝:“鬧成這樣,沒有報官叫賠償?”
“賠償什么?法不責眾!”
張如英見她沒明白,嘆氣說實話。
“其實,那就是這一帶的混混,想收保護費,窯貨店老板沒給,才有人三天兩頭故意來找茬。”
“就比如今天,這么沒事找事挑釁,引來一大群不明真相的百姓進店看熱鬧。誰手腳不干凈,或則推搡磕碰壞店里東西,都不承認店家找誰去?”
“就算報官找來城防兵,那些人明顯與混混們一伙,只管和稀泥推托,最后還是不了了之,店家自認倒霉。”
“多來幾次,店也就開不下去了!”
張如英唏噓。
“隔壁鬧這么厲害,把原本在咱們店排隊的客人,也嚇跑了。”
害怕被殃及池魚,張如英和項嬸子手持菜刀棍棒,擺出渾身氣勢把守門口,才避免可能會有的損失。
那種驚心動魄,就不必說出來讓蘇蓉擔心了。
蘇蓉皺緊眉頭。
她是知道收保護費這東西的。歷朝歷代都有,商人沒那么好做!只不過名頭叫法不同,且分場合明暗。
張如英一直沒提過。她以為在葉清辭的治理下,這種情況在宜陽縣不存在呢,結果依然有。
“張嬸子,那我們這店沒人來收保護費嗎?”
“有!怎么沒有?”
張如英和項嬸子對視一眼,由項嬸子心有余悸地回答。
“開業一個月,來了兩三次。張娘子每次給一籠包子、幾十文銅錢打發。”
蘇蓉恍然。
難怪她對賬時,查到有點賬不對路。還以為是店內正常消耗,或則張嬸子忙碌記錯。想著數額不大,沒有深究。沒想到竟然是堵這種缺口了。
思索片刻,問:“張嬸子,那些來收保護費的,一般一個月給多少錢能護店?”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