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微臣覺得趙廣并不合適。”
和上次不同,這一次,趙弼舟沒有退縮,而是堅持己見!
眼下,他們天秦帝國的情況已經十分危急,作為兵部尚書,朝中重臣,趙弼舟不能再選擇明哲保身,他要對得起自己這身衣服,對得起皇帝對他的信任。
趙弼舟的堅持讓現場眾人都為之錯愕。
就連殷弘厚也是驚訝地看著趙弼舟。
他沒想到,自己都已經表明態度了,趙弼舟居然這么不識趣,還在這里堅持要換掉趙廣,這不是給他難堪嘛?
其他大臣不敢和殷弘厚對視,生怕被點名詢問意見,但心中對于趙弼舟的堅持也頗為意外。
殷弘厚沒有說話,眼角的余光掃了一眼一直保持沉默的秦興安。
秦興安的表情始終平靜,沒有任何的波動。
隨后,殷弘厚的視線又落在了趙弼舟的身上,臉上閃過一絲不快。
“趙尚書這話未免有失公允了。”這時,工部尚書李創站了出來:“我雖然不懂兵事,但也知道,睢縣這幾年在趙將軍的管理之下,敵人未能踏進關內一步,這難道還不能說明趙將軍的能力嗎?趙尚書在這個時候堅持換掉趙將軍,是不是因為自己的一己之私?”
“李尚書,你把話說清楚,我哪里徇私了?”趙弼舟怒視李創道:“我是為大局著想,雖然睢縣這幾年的確安穩,但這并非全是趙廣的功勞,楓葉國和烈陽帝國這幾年都比較平靜,尤其是烈陽帝國,這幾年,他們的皇帝身體一直不好,幾個皇子在爭奪皇位,整個國家根本就無力,也不想對外征伐,他們的精力都在國內,睢縣這才一直安寧,而睢縣主帥趙廣,沒能抓住烈陽帝國內部不穩的這幾年時間,主動發起攻擊,這本身就是他的失職,也是他能力不足的體現,眼下烈陽大軍來襲,絕不能讓他繼續領兵。”
趙弼舟的確對趙廣有意見。
此前在得知烈陽帝國內部出現分化情況,幾個皇子在爭奪皇位的時候,趙弼舟就曾建議趙廣可以主動出擊,即便不直接攻打烈陽帝國,至少也要把楓葉國給吃下。
趙弼舟甚至和兵部的人商討了比較詳細的作戰方案,甚至還上報了殷弘厚。
然而,趙廣卻借口推辭,說什么烈陽帝國陷入內斗最好,如果他們天秦帝國現在出兵攻打楓葉國,就會讓烈陽帝國矛頭一致對外,這會讓烈陽帝國內部重新團結起來。
這話在趙弼舟看來非常愚蠢。
可偏偏殷弘厚最終采納了趙廣的建議,沒有出兵攻打楓葉國。
那次事情之后,趙弼舟對趙廣就有了看法,覺得他目光過于短淺,此后,他曾試圖以兵部尚書的身份插手睢縣的一些事情,但都被趙廣擋了回來,這讓趙弼舟也無可奈何。
他雖然是兵部尚書,但邊關主帥的任命,并不是他一個人說了算了,而是由殷弘厚決定的,因此,只要殷弘厚不拿下趙廣,趙弼舟對他也沒有辦法。
這次三大帝國寇邊,趙弼舟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換掉趙廣,他的確沒有什么私心,主要就是認為趙廣此人不適合繼續擔任睢縣主帥,尤其是眼下這個時候,若是睢縣出了問題,可能會影響整個大局。
“趙尚書這輕飄飄的幾句話,就將趙將軍這幾年所有的功勞都給抹殺了?”李創淡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