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鬼,整天就知道鼓秋,萬一在鼓秋出個孩子我看你咋養活!”
“我現在可是工頭了,工資比以前漲了一倍,就算在生個孩子我也能養得起!”
……
第二天,東風鎮的六家工地就集體開工了。
有了廠房與老李家房子的經驗,王三柱子的合作越發默契。
幾十個工人在他倆手中被安排的明明白白,沒有一個空閑的崗位,所有人都分工明確,各執其責。
同一天,廠房的設備也到了。
兩輛解放大卡車裝的滿滿當當,行駛進了長勝大隊,引得不少村民側目。
除了這兩輛大卡車以外,還有這一輛白色小客車隨行而來。
里面坐著的是廠家派來的安裝人員,以及技術員。
崔雪也跟著來了。
廠家的安裝人員不愧是專業的,僅用了一上午就把所有設備安裝完畢。
下午,楊承志把翠花等大姑娘小媳婦們全部叫到了廠房中。
由廠家技術員與崔雪一起對女工進行教學。
教學的內容主要是設備的使用技巧、日常維護以及關于安全方面的注意事項。
雖然女工們都是大隊里最心靈手巧的一批人,但絕大多數都是第一次接觸到這些電動設備。
既新奇又愛不釋手,也聽得津津有味。
一場教學下來,絕大多數女工都基本掌握了設備的操作要點。
尤其翠花,之前就有三年的服裝廠工作經驗,這些設備雖然比她那時先進不少,卻也有異曲同工之妙。
在實際操作環節中,她只是熟悉了一會,就能熟練操作這些機器了。
因此,一些悟性差的女工,后續都由她負責教學。
而在教學結束后,楊承志宣布,把手工作坊正式命名為“長勝服工廠”。
楊承志為廠長,任命楊小梅為車間主任。
翠花、秀梅、淑芳為組長,各自帶領一支班組,采取流水作業的方式生產藍色碎花背心。
一件碎花背心的加工費5毛錢,楊承志給女工們按兩毛錢工資計算,自己保留三毛錢的利潤。
因為前幾天材料就到了,明天就能正式投產了。
每個班組60人,一天大約能生產600件碎花背心,三個班組就是1800件。
女工每人平均工資能拿到兩塊錢左右,楊承志一天凈賺540元。
雖然依舊不如加工帽子圍脖手套針織品的巔峰時期。
但楊承志卻明白,加工碎花背心只是暫時的。
因為服裝加工廠剛剛成立,女工們的手藝還不嫻熟。
加工碎花背心完全是出于練手。
等過兩個月女工們的手藝成熟了,就可以加工單價更高的服裝了。
而且,在加工碎花背心的同時,楊承志也不準備放棄手工作坊之前的業務。
人手不夠的話,他準備再招一批人,繼續加工中國結鑰匙扣這些工藝品。
每天至少也有三四百塊的收入。
等天氣冷了,帽子圍脖手套這些針織品的需求量增加,賺的就更多了。
于是第二天,一則用大紅紙書寫的招工廣告,分別出現在了十里八村人流量最密集的地方,引得許多人側目。
“服裝廠招聘女工,要求年齡18~40歲,身體健康,無不良嗜好,計件工資,8小時工作日,月薪30~60元,有服裝加工、手工針織品加工經驗的優先,地點長勝大隊長勝服工廠。”
要知道,那個年代即便是一些國營大廠的正式員工,一個月的工資也就二三十塊錢。
那都有許多人爭著搶著要進廠工作,而長勝服裝廠給出的薪資待遇竟比那些國營大廠還要高!
這種薪資待遇足夠吸引人!
因此,當天中午就有不少十里八村的大姑娘小媳婦們來工廠應聘。
因為今天是服裝廠這個第一天投產,楊承志一大早就來了廠房這邊監督生產。
因為女工們對機器的操作還不算熟練,第一天的加工數額暫定在了300件。
以后再一點點的遞增。
“承志…不,廠長有人來應聘了,在廠門口等著呢,看樣子最少有百十來號人,你快過去看看吧!”
楊承志這會兒正在調試一個設備,一個女工氣喘吁吁的跑了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