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沒有對周遠做出及時正確的搶救,耽誤了治療的最佳時機,最終導致周遠撒手人寰,獻出了他年僅30歲的寶貴生命。
并留下了一對妻兒寡母。
周遠的死,讓楊承志陷入深深的自責中。
由于周遠家條件不好,楊承志就資助周遠的兒子上學,一直供到大學畢業,并為周遠的父母養老送終。
可即便這樣,楊承志每每想起周遠的死,依舊感到無比惋惜。
因此,周遠死后的很長一段時間,楊承志都特別關注急性心肌梗死這種病。
不僅深刻學習了解了這種病的病理,還練會了一套針對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急救手段。
不為其他,只為自己身邊人不要步周遠的后塵。
因此,楊承志才敢如此肯定老者得的不是哮喘,就是急性心肌梗死!
只不過,他的話說出后,在場眾人都對他投來了一抹異樣的目光。
萬沒想到,眼前這青年竟敢質疑醫生的診斷結果。
那為老者檢查的大夫也面露一絲不屑之色,對著楊承志說道:“你什么人?這是在質疑我的專業性?”
楊承志說道:“我是在這里住院的外傷病人,大夫不要介意,我這么說也是為了救死扶傷,幫這位老先生渡過難關,我們的目的都是一樣的。”
83年剛剛改革開放不久,全國經濟依舊處于起步階段。
那個年代的醫療條件很差,即便是大城市的醫院,現代化的醫療器械都極為匱乏。
更不要說這種醫護人員加在一起還不到三十人的公社衛生院了。
因此,也不怪這醫生誤診。
第一,公社衛生院的醫生很少能接觸到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缺乏臨床經驗。
第二,沒有現代化的診療儀器,又缺乏臨床經驗,單憑肉眼檢查確實很難判斷出這是個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
只不過,楊承志的話卻根本沒人相信。
尤其那大夫,更是忍不住說道。
“你一個病人,不好好在這里住院,居然想參與我們大夫的事情,怕你是有些管的太寬了吧!”
這時,一個小護士對著那大夫說道:“馬大夫,這位老先生傳的越來越厲害了,我們還是馬上給他輸液吧,畢竟嚴重的哮喘也有一定的死亡風險。”
聽了小護士的話,那姓馬的大夫立刻開了一些治療哮喘的藥物,就準備給那位老者輸液。
只不過,沒等針頭扎入血管,老者便渾身猛地抽搐了幾下,倒在地上呼吸逐漸微弱了下來!
“爸,您怎么了,您不要嚇我啊…那您趕快醒醒…”
突如其來的一幕,讓老者的家人們猝不及防,幾個女人更是傷心的哭了起來。
那身穿中山裝的男人則是要冷靜一些,急忙對著大夫問道:“大夫,您不是說我爸是哮喘嗎,怎么突然就沒了氣息?您可要救救他老人家…今天是他老人家生日,我不想讓生日變成忌日…”
那大夫也荒了,慌忙上前檢查,一時間竟亂了陣腳。
“讓我來!”
這時,楊承志快步走上前來,沒等那大夫同意,他便俯下身子。
伸出兩根手指,快速觸摸在喉結旁兩橫指的位置,這一環節大約觸摸5~10秒鐘。
接著,楊承志迅速把老者的身體平放在地面上,快速解開老者身上的羊皮襖,對老者胸部進行按壓,為老者做心肺復蘇!
心肺復蘇的按壓點一般在患者的雙乳頭連接胸骨的中線焦點位置,有節奏的按壓。
按壓時,楊承志的雙上肢夾緊,并且以髖關節為軸,用上身的力量垂直向下按壓。
楊承志一邊按壓,一邊關注著老者的面部表情。
一是看老者的眼部是否有轉動,二是看面部以及口唇顏色有沒有恢復,按壓深度一般是5厘米左右。
就這樣,每組按壓30次,一連做了三組。
見老者的面部以及口唇顏色稍稍恢復后。
楊承志迅速的把老者的氣道放開,并托住下頜,然后伸手按住老者的額頭位置。
在確定老者口腔里沒有異物后,他才稍稍松了口氣。
而經過楊承志這一番快速且專業的搶救手段下來,老者不僅面色變得有了一絲血色,之前消失的呼吸竟也奇跡般的恢復了!
這一幕,徹底把眾人看呆了。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