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粵》第二期將在下一周播出。
雖然這一期依舊不設淘汰,但是卻限制了歌曲的主題。
十位歌手需要根據這一期的主題,通過一周的時間來編排自己的競演歌曲。
為什么說是競演呢?
因為這一期雖然不設淘汰,但是卻會打分排名。
說白了,
就是一個臉面的問題。
而且,
歌手們的排名從低到高,將決定在下一期淘汰賽開始的登臺順序。
此刻,
許麟正在進行賽前錄制。
主持人說道:“阿麟,準備好了揭曉本期的主題了嗎?”
如果說上一次是故作緊張,
那么這一次,
許麟是真的有些小緊張了,呼了口氣點頭道:“準備好了。”
主持人緩緩撕開封條,看著節目卡上面的文字,表情稍稍有些驚訝。
“千萬不要是現實事件或者作家編的故事……”
許麟在心里面暗暗祈禱。
哪怕是偏僻的詞匯,那都無關緊要了——這種還可以硬憋出來——最多算個偏題。
但是現實事件和現編故事——這玩意兒我這華語樂壇小曲庫里沒有……是真憋不出來啊!
天總不遂人愿,
主持人驚訝過后,然后說道:“這一期競演主題是現實事件……”
許麟一下子頹了,臉上掛著勉強的笑意。
這賊老天!
這但凡放在玄幻小說的世界里,我特么就要高呼逆天了!
希望不要是針對性很強的現實事件吧……
許麟吸了一口氣,收斂起那些個勉強。
為了挽尊而故作淡然道:“哦,現實事件……看來這一期的競演很有意思了。”
“我也很期待你們十位歌手準備的歌曲呢。”
主持人說完,表情一肅道:“阿麟,請認真聽取本期的競演主題。”
許麟的表情一正,擺出認真傾聽的姿態。
主持人一邊看著節目卡,一邊字正腔圓地敘說起來:“本期的競演主題選取自一個真實事件……”
這個事件有些年月了,但是在錦港還是挺有名的,當時的報道名字叫做‘春天花已開,燕子不再來’——
劉巧燕是一個土生土長的錦港人,出生于錦港即將暴富的前夕。
她出生在一個非常貧窮的家庭,是錦港絕對意義上的最底層——作為一個連筒子樓都住不上、只能蝸居在地下室的家庭。
她的父母因為戰爭而死去,只剩下一個精神失常的老阿婆和她相依為命。
雖然身居困境,
但是她并沒有放棄生活的希望。
她在市場撿過菜葉;也靠做最苦最累的義工領取過食物……她日夜不休地浪跡在錦港的街頭,只為了自己和阿婆能夠在錦港生存下去。
英倫晚報的記者聽到了她的故事,覺得一個女孩子靠撿菜葉撫養老阿婆,還是很勵志的。
于是就找到了她,準備給她做一個采訪。
面對記者的采訪,劉巧燕一雙大眼睛撲閃撲閃地笑道:“因為我仲有阿婆要養吖嘛!而且呢個世界好靚嘅,有電影可以睇、有音樂可以聽,聽講皇后碼頭圣誕節仲會放煙花嘅,我好想帶阿婆去睇下嘅……”
這場采訪并沒有持續多久。
因為劉巧燕要忙著去市場搜尋一下有無有殘羹剩菜了。
記者接連采訪劉巧燕三天。
然后把這個小女孩的事情登報,一時間成為錦港人所津津樂道的勵志事件。
也有許多好心人因此而向報紙捐助物資,記者將這些物資一一帶給了劉巧燕。
“在好心市民的幫助下,相信劉巧燕一定能夠過上幸福的生活……”記者繼續登報說道。
然后,
這場‘勵志事件’的熱議就此告一段落。
年復一年的過去,
錦港的經濟實現了突飛猛進,每個錦港市民都在喜滋滋地感嘆新生活的到來。
因為英倫晚報的倒閉,那位記者已經肄業。
距離那次采訪,
已經是第三年的春天了,
記者又想起了劉巧燕,覺得這是一個很有話題的新聞。
所以準備去她家里做一個私人性質的回訪。
當他推開根本無鎖的房門時。
一股惡臭撲面而來。
他掩住口鼻,通過微弱的燈光看向地下室內的情形——
爛盆里是早已涼下去的煤炭。
祖孫倆緊緊地抱在一起——劉巧燕那瘦小的身子縮在阿婆的懷里……
經過法醫鑒定,她們死于煤炭中毒——不過老阿婆是否死于煤炭中毒,根據法醫后來表示,還得要存疑。
是自殺?還是偶然?
全港眾說紛紜……
一則名為‘春天花會開,燕子不再來’的深情報道在全港流傳著,催灑著無數錦港人的眼淚。
而那個在報道中,會輾轉在麻油區(也就是現在的新港區)撿菜葉子、做義工領餐補的女孩已經永遠不見了……
而那位靠著這篇報道名揚錦港的失業記者,卻是拒絕了各大報業的橄欖枝,甚至放棄了記者這一職業,做回了一個普通的工廠勞工。
沒有人知道他心里面在想什么。
只知道他在此過后患上了抑郁癥,并于三年之后跳樓自殺……
……
許麟一邊聆聽著主持人的敘述,一邊在腦海中回想著這一事件——雖說有好幾十年了,但就在他們新港區發生的事情,他自然是不會陌生的。
主持人敘說完畢,說道:“請歌手根據這一個主題,自行尋找方向編制競演歌曲。”
許麟暗自松了一口氣:還好,雖然是真實事件,但似乎也并不算太難……
賽前錄制繼續……
這次并沒有前往金寶唱片。
而是就在許麟自己的辦公室。
節目組依舊是假裝在幾天過后前來,正巧遇到許麟在編寫歌曲……
主持人問道:“對于本期節目主題的歌曲,阿麟你有把握了嗎?”
許麟一邊裝模作樣地在稿紙上寫寫畫畫,一邊自信地笑道:“有些想法了。”
主持人面對鏡頭笑道:“相信阿麟一定能夠給我們帶來優質的歌曲……”
自此,賽前錄制便宣告結束。
節目組告辭離去。
……
“有把握個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