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散的日子總是過得極快的,在家里好吃好喝的供著,她都快要變成一只小懶豬了,長了幾斤肉不說,還躺在沙發上只一個勁的祈禱著,慢點,慢點,時間過得再慢點才好呢。
可是再慢,也只剩下這十來天的假期呢。
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到了一定的年紀了,忽然就有些不大想動,只想著就這樣賴著下去,甚至都不想要去上班了。
才短短的幾天,舅媽就將她的惰性全部都給慣出來了。
整日里吃了睡睡了吃,偶爾想幫著舅媽做些家務活,舅母生怕將她給累著呢,直接都不讓她進廚房了,唯有來了客人時,幫著泡泡茶,招待一二。
過年期間,大舅家里有許多學生前來拜訪,其中有一個叫做陳學嘉的,竟是石青的同班同學,與石青一樣,初中時期曾在大舅座下拜讀三年。
對他石青是有些印象的。
因著以往在班上大部分是由著他與石青競爭著班級第一的名次,兩個人成績相仿,陳學嘉的理科成績相對而要好一些,英語差點。
而石青的英語極好,理科稍微差勁點,兩人各有各的優缺點,總是你追我趕。
陳學嘉同石青一樣,家境貧寒,兩人每次除了在學校的頒獎典禮上相遇之外,往往在學校貧困生補貼的名單上,兩人亦是毫無意外的紛紛上榜了。
印象中是個沉默寡之人,人瘦,有幾分羸弱,皮膚很白,戴著眼鏡,因著學習成績上的競爭,或是同樣的出身貧寒的緣故,石青曾略微關注過。
后來上了高中后,兩人又考入了同一所中學,高二分班以后,他去了理科班,石青去了文科班,后來便漸漸地沒有注意過了。
只大學石青考去了北京,后來聽過大舅念叨過一回,那陳學嘉好似去了上海某高校。
現如今還在攻讀博士,做學術研究,乃是國家正在培養的優秀人才。
此番特意過來探望大舅,大舅對他的印象非常極好,非常深刻,兩人從教育事業聊到了科研事業,又從科研事業聊到了國家政治民生常態等話題,兩人夸夸其談,好不暢快。
其實大部分皆是大舅在說,陳學嘉認真傾聽,話語不多,只間或回應的一兩句話,簡直是戳中了大舅的話兜子,竟然激動得停不下來了。
石青中途去添茶的時候瞧見大舅那滔滔不絕的模樣,只有幾分無奈又有幾分好笑。
身后的舅母恰好從廚房里出來了,見大舅那副模樣,只笑著打趣道:“你啊,可別逮著人家小陳就不放了啊,回頭別將小陳嚇著了,下回可不敢再過來看來看你了···”
大舅聽了,瞪了舅母一眼。
陳學嘉只淺笑著,禮遇有佳的道著:“師母說笑了,難得這般與老師暢談,乃是我的榮幸。”
大舅聽了,只有些得意。
一旁的石青見了,只覺得莞爾。
陳學嘉見石青在笑,定定的看了一會兒,隨后,亦是隨著笑了起來。
石青只覺得現如今的陳學嘉與記憶中那個瘦弱少年已經判若兩人了,現如今的陳學嘉盡管性子依舊不算張揚,卻遠不是曾經那個略微孤僻的少年呢。
只覺得謙遜有禮,內斂儒雅,已是極為優秀的年輕有為之人呢。
大舅及舅母對陳學嘉的印象極好,飯桌上不住的替他夾菜,家鄉有這樣愛替人夾菜的習慣,外頭的見了許是會覺得不大習慣,但是習慣了的人只會覺得有些溫暖。
皆是一個鎮上的,亦是知根知底,飯桌上石青得知陳學嘉從小是隨著奶奶一同長大的,不過奶奶已經于前年病逝了,陳學嘉回老家便回得極少了。
舅母問著問著,自然而然的又問到了有沒有處女朋友,處女朋友有沒什么要求之類的,好給他介紹。
長輩們見著了適齡的,不論是男的,還是女的,總避免不了被追問這一茬。
這個話題本就是長輩們最為關注的,尤其是在逢年過節的日子里。
陳學嘉似乎有些不好意思,本以為會說還不著急之類的,畢竟二十六七歲,還在攻讀學業,確實不必太過著急的。
沒有想到,他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鏡,略微沉吟了一下,卻還是如實的認真回著:“其實也沒有多少要求,只要···只要合適就好。”
頓了頓,又猶豫的補充了一句,“最好···就是老家這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