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長,燕嶺州的知州是什么人,你清楚嗎?”
戚元月回過頭問道。
村長琢磨了半晌。
心想在背后議論朝廷命官,這事有點危險。
但既然是當朝郡主問的,他自然是要知無不。
“燕嶺州知州是一個名叫李建的男子,年約四十,是五年前來這里當知州的,這人吧,你不能說他是個貪官,頂多,是個糊涂官。”
這話說得其實已經有些委婉了。
大郎跟著解釋:“李大人上任五年,無功無過,偶爾也會貪點小錢,
但在大事上,他還算盡心盡力,就拿兩年前那場水災而,
大水淹了良田,李大人當即上書朝廷,很快就開倉賑災,及時救了不少人!”
開倉賑災可以說是一個好官了。
只是燕嶺州距離京城甚遠,這一來一回,恐怕耽誤了不少時間。
他能及時救下百姓,恐怕是先斬后奏。
是個有魄力的官員。
戚元月和宋九安當即有了想法。
“村長,我們二人到此的事情,不方便被外人知道,你能不能想個法子,讓這李建到你這里來,我有事與他商議。”
先不說宋九安不能離開西北,光是他們二人前往北境這件事,就不能讓其他人知道。
“當然可以!”
李建是一州之長,出城查看民情,再正常不過。
村長與李建多少也有過照面。
雖說見這官不容易,但他肯定會想辦法。
戚元月將一錠金交給他,“你拿著這金子去見他,也許會事半功倍。”
方才大郎說過了,這李建平時會貪點小錢。
既然會貪,那么只是出城見個人,就拿到一錠金子,何樂而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