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柿子和那群錦衣衛的教導下開始練習騎馬。
有了騎馬這件有趣的事情,隊伍里喊冷的人再也不喊了!
不知不覺,一座大城在雪霧里出現。
在黃河、大黑河沖積而成的平原上,它靜靜地矗立在夕陽里。
荒野上,一座城,在遠處高山的襯托下更顯宏偉。
余令從未覺得一個城能給自已這么大震撼。
歸化城的選址應該找高人看過,是二伯的原話。
在看到歸化城后,就連最愛懟人的袁御史也難得的閉上了嘴巴。
平坦的土地出現一座雄城是那么的震撼人心。
往北,北枕巍峨起伏陰山山脈的大青山。
二伯說這是一條龍脈。
往南,腳踏滾滾黃河,并與成吉思汗陵寢遙遙相望,象征著黃金血脈之子對先祖的崇高敬意。
(ps:成吉思汗陵寢是在明代移過來的,真的未知!)
往西就是前河套,為西入西北之門戶。
若是沒有長城可以阻擋騎兵鐵騎,只需短短的半月便可馬踏長安,更恐怖的是他緊挨著山西。
以地圖上的距離來看兩地,那真的是咫尺之遙。
這選址絕對有高人看過,用二伯的話來說,風水實在太好了,氣象堪比長安。
所以……
“所以,在嘉靖二十一年俺答汗率領三萬多名騎兵直接入侵山西,省府太原城郊遭劫掠和焚燒。”
“所以,在嘉靖二十七年,襲擊了宣府;
嘉靖二十九年俺答汗率軍突破了古北口的防線,兵臨京師城下!”
袁御史嘆了口氣:
“所以有了“庚戌之變”,因為嘉靖爺不通意草原互市的請求,土默特部每年都會入侵,殺我百姓,劫掠我大明!”
蘇懷瑾也有些不舒服,順著話道:
“所以,朝廷不得不派重兵守衛北方邊境,朝廷每年都在防止異族入侵這件事上花費巨額的軍餉,代價非常的大。”
顧全也忍不住喃喃道:
“代價太大,所以隆慶五年的時侯朝廷通意了開互市的請求,封俺答汗為順義王,開放十一處互市!”
“沒贏過么?”
顧全恨不得堵上余令的臭嘴。
都打到京城了,別說贏了,只要打上一場勢均力敵的仗,草原部族就得緩幾年。
如果來一次大勝,草原諸部得安靜十多年。
顧全讀書少,因為讀書不行才從宮里外放到地方。
雖然讀書人少,但顧全知道唐太宗的故事。
從武德九年受辱,到貞觀四年雪恥也就用了四年,四年將突厥打的兩代人都沒緩過勁來。
草原各部好不容易緩了一口氣,出來一個薛延陀,結果遇到了李績。
在郁督軍山(今蒙古杭愛山)李績對薛延陀完成滅國。
不是打贏了,是直接滅國。
今人論古事雖失之偏頗,但總不至于被動成這個樣子。
大明如今還在時刻擔憂蒙古會不會入關。
很多時侯顧全都在想。
大明這么多人,不說出來一個軍神李靖,難道就找不到一個“不教胡馬度陰山”這樣的人物來?
來個薛萬徹這樣的也行啊!
“這個城很新吧!”
見余令點了點頭,袁御史笑了笑,彈了彈胡須上的冰霜面無表情道:
“萬歷三年,城池建成!”
“聽說建城的石頭來自大青山,石頭顏色泛青,夕陽西下亦可見其光輝,所以叫庫庫和屯,意思為青色之城!”
余令點了點頭,覺得這個名字真貼切,還真的是青色的。
隨著離歸化城越近,余令感覺也就越奇特。
余令以為會有很多很多的異族人。
誰知道入眼望去全是打著各號旗幟的大明人,各種馬車進出令人目不暇接。
牛羊、茶葉、瓷器和馬……
就連城池的風格都很有晉中的特色。
相比于河套地區,這里看著就不像關外,而好像是來到了大明的另一個大城。
所以才給人一種怪異的感覺。
“守心,你知道為什么會有這么多晉商么?”
“知道一點!”
袁御史苦苦的笑了笑:
“晉中之地自古以來不是什么產糧大省,又是邊關重地,遇到災年易子而食的事情很多。”
“為了養活家人,很多人選擇跑商。
所以有了“男人走口外,女人挖野菜”這句俗語,所以晉商才發達!”
“這也是為什么晉中離這里最近,這次偏偏由長安那邊來送歲賜的原因了,因為這里比三邊更窮。”
王輔臣聞插話道:“在百姓里面還有一個說法叫讓“雁行”。
見眾人看著自已,王輔臣繼續道:
“它的意思是大明百姓在天氣暖和時出關給蒙古地主當佃戶耕種!”
“等到天氣轉涼時再帶著種糧食的錢和草原的特產回山西進行販賣過年,年年如此就像大雁一樣!”
蘇懷瑾不解道:“草原部族這么好說話?”
王輔臣幽幽道:“他們不好說話,也欺負人,也征收糧食,也要打草和種植苜蓿給他們喂馬養馬!”
吳墨陽不解道:“那為什么還有人去?”
“草原各部族或許什么都缺,但他們不缺大片的土地。
他們征稅,但征收的糧食比大明少,而且不用服勞役!”
(ps:《明史》:北走俺答諸部
,俺答擇其狡黠者
,多與牛羊帳幕。)
吳墨陽扭頭看著王文新。
王文新點了點頭:
“他說的沒錯,是這樣的,草原部族不會種地,各位頭人需要糧食,不止一次下令不準欺負種地的大明百姓!”
“一次征收多少?”
“有多有少,但一定會讓這些種地的大明百姓有得賺,他們懂細水長流!”
(ps:歲種地不過(納)粟一束,草數束,別無差役。)
王輔臣和王文新的一席話把所有人說的都沉默了。
見袁御史又開始嘆氣,余令趕緊道:
“有好也有壞啊,你們難道沒發現這個城已經快被我大明通化了么,當越來越多的人認可我們,遲早一統!”
袁御史抬起頭道:“歸~化~城!”
見袁御史不嘆氣了,余令看了一眼身后,見那成群結隊的人群,忍不住喃喃道:
“這大概就是走西口吧!”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