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防第71師被拆分掉了,整編為三個合成旅。
一個重型合成旅、一個中型合成旅,一個輕型合成旅。
輕型合成旅繼承了71這個番號。
第72重型合成旅擔負了接收港珠的任務。
第73中型合成旅返回原駐地,繼續參加輪戰。
71師師長何衛東,正式晉陸軍少將軍銜,擔任第71輕型合成旅旅長,成為東大陸軍新時期里的第一位少將旅長。
這是他的個人請求。
因為第71輕型合成旅需要開赴帕米地區,建立西北高原運輸線,擔負了給美國送貨上門的任務。
此前,李干代表軍技辦,和美方簽署了一份訂單,里面約定了,東大方面需要將美方采購的貨物,送到帕米地區的瓦汗走廊東端入口。
李干不管美方委托誰來接收,他只需要按照合同約定,將訂單里的貨物送到指定位置,訂單就算是完成了。
因此,必須在帕米地區建立一條高原運輸線。
同時,合同約定,需要對接收人員進行如何使用產品進行培訓,提供技能這塊的服務。
因為美方采購的都是輕型產品,第71輕型合成旅是最熟悉這塊產品的,因此,搖身一變成了教導旅了。
賀明飛從阿根廷返回,直接前往伊斯蘭堡接替了李干的職務,李干則帶著三位隨從回國。
先是到帝都匯報了印巴戰爭的情況,參加了團拜會,繼而馬不停蹄趕到了211廠,視察殲-8改項目。
新任總師方從永是年輕人,有李干的大力支持,他銳意十足,改進力度非常大。
李干在停機庫里看到的樣機,幾乎沒有殲-8原型機的樣子了。
他轉著圈打量著,看得非常仔細。
方從永帶著研發團隊的骨干,在后面小心翼翼地跟著。
如果誰敢在技術上試圖糊弄李干,后果絕對是很慘的。
全國軍工系統,誰人不知,空軍第2試飛團團長、軍技辦主任、駐985廠軍代處代表、總部高級參謀李干中校,他的軍工技術造詣,和他的飛行技術一樣深厚!
光是閱讀原本外文技術論著,國內就沒有幾個人能比得過他。
要知道,那些專業詞匯,哪怕是外文大教授,也拿捏不準其含義!
此時,呈現在李干面前的,是一架機身兩側進氣、常規氣動布局、雙垂尾、雙發、機頭略下垂的這么一個玩意兒!
機頭直徑非常大,比殲-10大多了!
前起落架是加強的,雙輪式,前后起落架的支柱都比殲-10的粗壯。
方從文不錯,竟然考慮到了艦載這塊的能力。
李干停下腳步,笑著問方從文,“方總,為什么放棄可變掠翼方案?說說你的理由。”
方從文有些小尷尬,說,“李主任,我們做了大量的風洞試驗。可變掠翼當然可以兼顧飛機的高空高速低空低速兩方面的性能。”
“但是,問題也不少。”
“首先,變掠翼結構增加很多死重,這些重量很難克服。”
“其次,在改變主翼后掠角度的時候,故障率很高。”
“最后一點是,維護復雜,成本非常高。”
“針對這些問題,我們研究了世界上所有三代機,老毛子的蘇-27氣動布局給我們帶了一些靈感。”
“針對殲-8的任務指向,基于空軍提出的戰術指標,我們請教了宋總,開了多次研討會,最終決定采取常規布局氣動外形,通過增加邊條,改善低空低速性能。”
非常專業,一針見血。
李干非常滿意,說明自己的目光是正確的,選擇方從文為新總師,是選對了。
他看著眾人道,“所有優秀的氣動布局,看起來都是漂亮的。你們搞的這個殲-8改,就很漂亮。”
“加強起落架,機身長度快22米了吧?”
方從文連忙回答,“是的,李主任。機長21.8米,翼展是14.7米,高度米,空重是16.2噸,正常起飛重量25.5噸,最大起飛重量33噸。”
頓了頓,他說,“空軍提出的戰術指標要求是作戰半徑1200公里以上,實際上我們在試飛中,做到了最大1500公里以上。因為機內載油量達到了9.4噸。”
“在最大載油量的情況下,掛載8噸彈藥,依然有1000公里的作戰半徑。”
“這得益于專為殲-8改項目改進出來的渦扇-10b發動機,直徑更大,推力更大。”
李干更滿意了,這些指標,全面超越了蘇-27。
方從文說,“最大速度馬赫,最大飛行高度2.2萬米,超過了空軍要求的2馬赫、2萬米。”
李干微微點頭,“作為截擊機,性能指標有富裕了。方總,你是考慮到未來上艦的可能性了,對吧?”
方從文尷尬一笑,說,“我們早晚要有航母,殲-10很優秀,但是畢竟是中型戰機。艦載戰斗機,需要重型的,而且必須要是雙發的。”
李干哈哈一笑道,“你們廠領導給你們壓力,要求你們必須要實現彎道超車,超過985廠,這是好事,有競爭才有進步嘛,不必諱。”
“是的……”方從文到底是搞技術的,又是年輕人,談到這些事,多少是有些不好意思的。
從985廠接收了大量的新技術,卻回過頭來去和人家打擂臺,怎么看都有些不仗義。
李干擺了擺手說,“985廠也好,211廠也罷,都是阿公的。我們部隊不管你們怎樣競爭,只看產品。”
方從文等人松了口氣,他的團隊都很年輕。
李干看向殲-8改樣機,說,“這個飛機和殲-8沒有什么關系了,這個型號名稱也不吉利,你們以全新型號上報吧,我看啊,就叫殲-11吧。”
一錘定音,方從文團隊振奮不已。
李干話鋒一轉,指著樣機說,“但是,你們必須要改進工藝,看看你們這手藝,跟老毛子的一樣,真他媽糙!”
……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