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柳媽媽所想,皇上確實看好劉昊強,不僅英勇善戰、有勇有謀,對火器還很有感覺,才剛接觸火槍沒多久就敢向云德清提出了幾項改良建議。
云德清雖然也會用火槍,卻不擅此道,但他相信劉昊強,因為他是西北軍火槍隊中用最短的時間將火槍使到最好的人。
云德清將劉昊強所提建議寫在奏折中寄回京,皇上不認識劉昊強,但他相信云德清。火器制造和運輸是由書杰全面負責的,皇上同樣將這些建議給了書杰。
書杰到了秘密基地同三位工匠大師商談了一晚,大師一致認為這幾處建議很有用,能幫助兵士更快掌握使用技巧,瞄得更準。
皇上大喜,人才啊!現在火槍和彈藥的制造數量有限,使用火槍的兵士都是各大軍中精選出來的,他們能否將火槍的使用效果發揮到最好,實在很重要。
在云德清上折子舉薦劉昊強的時候,皇上就讓幽冥調查了劉昊強的家世背景及各種資料,而后才讓云德清尋個合適的機會派劉昊強進京一趟(允他帶上父母)。
云德清知道“帶上父母”的意義,劉昊強卻是不知道的(就算聽說一些也不敢想),云德清只是告訴他因為他立下的功勞,朝廷給予補貼讓他帶父母進京探親(劉昊強的舅舅一家在津城,離京城近)。
直到進宮面圣、談了一個多時辰后,皇上親自跟他說讓他父母留在京城生活,朝廷會給予補貼之后。劉昊強才敢相信在軍中聽來的那些七零八碎的信息和猜測。
劉昊強是很欣喜和激動的。沒有存謀逆之心的人都不會將此看作是“留作人質”。只會看到朝廷給予的榮耀和自己的發展前景。
對劉昊強來說,自從舅舅一家遷往津城后,爹娘在安城也不是很習慣,只是因為他在安城而已。而他又都在軍中,根本照顧不到爹娘。靠著他的一點軍餉,還有爹打短工賺的錢,他們在安城的生活也不是很安穩。
留在京里就不一樣了,朝廷每月給的補貼不說多豐厚。但爹娘都是省吃儉用慣的人,租個小院,保證溫飽是完全沒有問題的。他的軍餉攢下來,一年半載的寄一次回京,也可讓爹娘手頭寬裕些。再有,舅舅一家住的近,想來也會經常過來照應一下,津城到京城,馬車只要三個多時辰。
更重要的是,這意味著皇上和大將軍對他的信任和看重。準備培養提拔他。劉昊強可是懷著英雄夢和將軍夢投軍的,哪個好男兒沒有建功立業、光宗耀祖的夢想?
讓劉昊強更加放心的是。現在云老將軍堅持讓他爹娘住在將軍府,實在不自在住莊子上也成,幫將軍府看顧著莊子就算沖抵莊上小院子的租賃費了,小院子里的一小塊地給他們自己種菜用。
劉昊強一家去莊子上看了,就在近郊,那個小院子不大,只有三間屋,但是對劉老二夫婦倆足夠了,就是舅舅來探望也有屋子住。院子里除了種菜還可以養幾只雞、一兩頭豬,讓劉母很是高興,這么好的條件,他們可以多攢點銀子,將來在城里買院子、娶兒媳婦呢。
劉老二激動地對兒子說道:“皇上和云大將軍如此看重你,大強你一定要好好干,不用牽掛我們,多殺突厥鬼子多立功,但是一定要格外小心知道嗎?有空閑時間不要跟著那些老油子兵去亂七八糟的地方,多練功,身手好了才能保證安全,也才能多殺敵。”
在安城的時候,劉老二就聽說軍隊里很多兵士拿了餉銀就去逛樓子,他的兒子可要正正經經娶媳婦的。現在距離遠了,他盯不到了,只能先提醒著。
劉昊強也十八歲了,在軍隊里難免聽到那些事,此時父親當面警告,一張臉漲得通紅:“爹您想啥呢,兒子還要多殺敵報答圣恩,報答大將軍的知遇、提攜之恩,哪有那些時間和精神?爹您放心,我有機會就將餉銀寄回來你們收著,一個銅板也不會到那種骯臟地方去的。”
劉老二滿意地點頭:“你心里有數就好,餉銀倒是不用寄回來,我們現在沾著大將軍府的光,你娘養養雞喂喂豬,我種種菜,還能編些竹筐做些木工什么的,以后連朝廷給的補貼都能攢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