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媽媽幾人很“善解人意”地各自尋找不同的借口撤了出去,最后出去的紫錦還輕輕帶上了門。
書瑤雙頰滾燙地輕啐了一聲:“哪有這么多話說?”手上卻是小心地用小剪子挑開封口,生怕剪到里面的信紙,心里是自己都沒發覺的甜滋滋的期待。
第一句話果然又是讓人臉紅的:瑤兒,好想好想你,想的心疼。
書瑤心虛地闔上信紙,快速掃了一眼除了她自己,什么人都沒有的屋子,然后自嘲地笑了一下,再次攤開信紙。
齊浩寧顯然是已經對這種日記式的寫信方式非常熟稔和喜歡了,一天中高興的事、不高興的事都能跟書瑤“說”上一通,然后動不動就帶上一句“我好想你”、“我又夢見我的瑤兒了”、“瑤兒有沒有想我?”……讓書瑤面紅耳赤。
書瑤又暗啐了一聲,自從賜婚后,這個寧世子就像變了個人似的,什么話都敢說。這也幸好距離得遠,只能寫信,如果當面說這些混話,可不羞死人?
齊浩寧在信的最后還說了抓細作的事。
上次傳來齊浩寧受傷的消息沒多久,就傳來了好消息,皇上為了振奮民心,特意讓消息傳開:埋伏在粵城的兩處倭人細作被雍親王世子端掉了,還將計就計、順藤摸瓜,找到了倭人在南海一個小島上藏匿的大量金銀財寶和古董,以及一條地下秘道。
皇上宣稱,這些金銀財寶一部分用于制造火器保護大周子民及疆土,另一部分將用來貼補和獎勵貧民開荒。朝廷一定會讓老百姓過上安穩的生活。且日子越來越好。
其實。只有皇上及書杰等少部分人知道,兩處細作只有一窩是倭人,另外一窩,雖然因為對方非常謹慎沒有切實證明,但皇上根據齊浩寧報上來的蛛絲馬跡直覺是東北邊北齊王的人。
不過,既然已經將這一窩人在南海區域的暗樁連根拔了,還意外獲得一大筆“從天而降”的經費,皇上也不想追究了。
一方面。沒有實證,不到萬不得已、或者有十分的把握,皇上及其幕僚不想發動內戰,還不到時候,也不想讓老百姓有“內憂外患”的惶惶。
另一方面,老百姓最恨倭人,前朝、歷代,幾百年來倭人總是對中原虎視眈眈,索性將這些被全殲的細作全部歸為倭人,金銀財寶也是繳獲的“倭人從大周掠奪的財物”。更加振奮人心。
齊浩寧在信里自然也沒有說細作的身份,只是描述了利用那個小倭人“大毛”釣魚的經過。明明是一場嚴肅正經的細作戰。被齊浩寧描繪得像玩貓捉老鼠的游戲,笑點不斷,讓書瑤跟著歡樂。完了還暗嗔一句:做正事也沒個正經。
書瑤當然知道,齊浩寧只是不想讓她擔心,所以盡挑些輕松好玩的事說。
看到碧荷“救”齊浩寧那一段,因為齊浩寧已經先說了碧荷是細作,書瑤真是膽戰心驚,好不后怕,如果那時細作要了昏迷不醒的齊浩寧的命豈不易如反掌?
幸好幸好,那些人一心想著安插人在齊浩寧身邊,倒沒急著要他的命。書瑤不知道的是,她在這邊輕拍胸脯念“阿彌陀佛”,遙遠的地方卻是有人吐血昏迷后悔不已,恨不得馬上要了齊浩寧的命。
碧荷離開海勇將軍府后,果然如齊浩寧所料,像無頭蒼蠅似地惶惶不安,硬是忍了三天,確定沒有人跟著自己,才躲到一處海灘角在巖石下放了一個細竹管。
一個時辰之后,巖石下來了一個撿海貝的小女孩,悄悄取走了那個竹管,當然,竹管里的內容已經被人換了。
小女孩背著一小竹筐的海貨回到家,將竹管交給了她父親。
不一會兒,小女孩帶著小竹管,再一次背著小筐去了海邊。而那個男人到后院放飛了一只信鴿。他們家后院養了很多鴿子,是專門給鎮上、縣里的酒樓供貨的。
可惜,這只鴿子才飛出不遠,就被一支包著棉花的箭給震了下來。
后來才知道,這個養鴿子的男人在粵城埋伏了二十年,最重要的任務就是保護藏在島上的金銀財寶、修建秘道、還有培養細作,但是自己從來不現身做任何容易暴露的事,非常小心。
齊浩寧在信中大贊“散”的功效好,對人有沒有效現在還沒試過,但是鴿子的魂確實被迷了,三只用來送信的鴿子每次飛回來非出去都要先轉道到不遠處的小山中啄食特意為它們準備的加了料的食物。那三只鴿子可是這次破獲細作團伙的“大功臣”
書瑤呵呵笑,“散”不是大師伯吳震子留下的配方,而是藍錦自己搗鼓出來好玩的。同燕媽媽的女兒大妞同住在一條巷子的那個寶珠家養了一只兇惡的大狗,因為燕媽媽同寶珠娘不合,寶珠母女嫉妒燕媽媽的主家好,總是帶著不少好東西探望女兒和外孫,就在每次燕媽媽去的時候故意放出大狗擋道,有一次燕媽媽還差點被狗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