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府不敢耽擱,一來,皇上圣旨“迅速安葬”;二來,為了能留下慕容尚書的骨灰帶回祖墳安葬,慕容紫燁終于還是決定將尸體送去寺廟里火葬。
大周朝的人過世后,多是土葬,講究“入土為安”。但因為佛教的盛行,仍然有很多虔誠的佛教徒選擇火葬。
佛教的信仰,不僅使其門下僧侶死后采用火葬之法,而且寺院往往還主持火葬,大力宣揚火葬,并免費為百姓辦火葬場,即化人亭,埋葬各類無主尸體,以來普渡眾生。
因此,火葬在大周并不是驚世駭俗的事情,此刻對慕容府來說,還能讓他們留下慕容尚書的骨灰,帶回大名府去,這恐怕是他們現在能做到的唯一能彌補、安慰慕容尚書在天之靈的方法。
火葬那天,已經和離回于家的于曼蓮也出現了,同僧眾一起為曾經的公爹慕容尚書誦經,倒是為她自己掙得了不少同情和贊譽。
于曼蓮很感激她的兩位兄長沒有拋棄她,雖然她再次成為了“蓮居士”,總還是官家人,也不用陪著慕容府的人遭到世人唾棄。在火葬那天的出面,更是讓善良的人們完全將她從那齷齪的事件中洗脫出來。
不過,人總是喜歡比較的,有人在談到慕容府前后三位大夫人時,突然“恍悟”:“甄氏出身最低,卻最是旺家旺夫旺子女,是有福之人;小丁氏就別說了,絕對的災星啊,連生下的子女都是;至于蓮居士。那個所謂有福氣的人。好像也沒有什么好表現嘛?既沒旺夫、成親三年了也沒生個一男半女。呃,也許只是她自己有福吧?夫家出事了,還能和離回娘家去。
連著幾日躲在自己院子里“念佛”的于曼蓮好不容易平復心情,取了自己的繡品去尋兩位嫂嫂聯絡感情,就正好聽到了這一番比較:
“啊呀大嫂,小姑跟人家甄氏能比嗎?人家死了還能被追封為一品候夫人呢。再看看人家的孩子,嘖嘖,福星郡主、雍親王府準世子妃。我們家小姑成親也三四年了吧。卻……”
“行了行了,你也別泛酸了,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總好過那個小丁氏不是?老爺和二叔可都是很心疼這個妹子的。好在小姑本身名頭上沒有什么損失,在府里呆著倒也沒什么影響,以后讓她幾個侄兒養著就是。”
……
于曼蓮一臉蒼白地退回到自己院子里,身后的亞心、圓心兩個貼身大丫鬟緊跟著,大氣都不敢出(于曼蓮以前用慣了的無心和清心因為嫁給了慕容府的管事,這次都沒能跟回來)。
……
沒幾日,于曼蓮帶著奶娘李媽媽、兩個貼身丫鬟、還有幾戶原本跟去慕容府的陪房。搬到了一處嫁妝院子里。
于曼蓮堅持說自己搬出來是為了靜修,且這座院子靠近西城門。去云都山的青蓮庵比較方便,她的兩位兄長倒也沒有懷疑什么。
李媽媽搖頭:“娘子這又是何必呢?”兩位老爺和夫人算是不錯的了,住在府里,以后老了也有幾個侄兒照顧不是?反正娘子的私房不少,孝順的侄兒也不會少了好處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