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手上略顯“沉重”的胖胖的信封,可以想見里面必定是厚厚的一疊紙。書瑤不禁暗自撇了撇嘴:寧哥哥寫這封信要兩個時辰吧?這么多話說?
不過,腹誹歸腹誹,心里還是有一種從未有過的柔膩的甜蜜感覺。兩世為人,還沒有人給她寫過信呢,更別說這么長的信了。呃,不對,前世在慕容府做“大”的時候,大哥給他寫過幾次信,不過她一封都沒有收到過,早被慕容府的人處理掉了,這些還是后來蘭姨說起大哥為做所作的一切時告訴她的。
跟薛明郎成親后不到兩年,薛明郎就去京城趕考,書瑤也曾盼著他會托人帶信給她,可是他從來沒有寫過只片語,直到最后接她進京,也只是讓人帶的口信。
她有一次無意中問起,他卻是不屑地反問了一句:“你認得幾個字?”
……
“咳咳,”南宮淼見書瑤看著信封發呆,好一會兒沒有動靜,以為她是不好意思當眾看信,自覺有些“不厚道”,趕緊解圍道,“啊呀,差點忘了正事!祖母,關于正月里宴客、赴宴的安排,淼兒還有些問題要請教您,我們就不耽誤瑤兒看信了。這樣吧瑤兒,你先回明月苑去,如果寧世子信里有提到珍珠的故事,中飯的時候,你再跟我們說,這會兒我跟祖母要先準備過年的事。”
金老夫人哪能不明白南宮淼的意思?也意識到自己有點“老不羞”了,怎么能“逼”著瑤兒一個小姑娘家當眾看未婚夫寫的信呢?趕緊配合南宮淼道:“正是,正是。正月宴請的事現在就要準備安排了。要不來不及。故事可以等晚點聽沒關系,瑤兒你先回去吧。”
書瑤回過神來,知道自己的愣神讓祖母和嫂子誤解了,不過,樂得不要在這大廳里拆開齊浩寧的信,也就從善如流了:“好的,祖母、大嫂,瑤兒先回院子了。晚點再過來。”
一路上,書瑤都在暗暗“抱怨”:到底寫了些什么嘛?怎么那么厚?才去幾個月,發生了那么多事?奇怪,今天這路怎么變長了,走了這半天還沒到?……
她沒有發現,自己實際上是在“著急”看到齊浩寧信里的內容了。
柳媽媽是個真正看得多、聽得多、想得多了的人精,看著書瑤相當反常的表現暗樂,姑娘也長大了!這樣好,這樣好!
她日日在書瑤身邊,自然看的出書瑤之前答應與寧世子的親事。并不是真喜歡寧世子,只是金喜達、書杰、還有她都覺得寧世子好。然后書瑤也認識寧世子,不反感,就應了。
她還知道,馬貴妃和二皇子對書瑤起了心思,也是促進這門親事的一個因素。書瑤看重家人,絕對不希望因為自己把家人卷入到奪嫡的明爭暗斗中去,更不希望義父和大哥因為她失去皇上的信任。
但是后來,她發現每次與寧世子單獨說話后,書瑤的心情特別舒暢,嘴角都是向上勾著的。她相信,寧世子是真正對自家姐兒用心的,正在用他一點一滴的行打動書瑤。
柳媽媽眼里,書瑤就是一個感情特別純真的人,愛恨恩怨簡單又分明。被書瑤恨上的人極少,但是一定會很慘(話說回來,就算姑娘不忍心,她都會幫姑娘整的那人生不如死)。而被書瑤愛著、念著、感恩著的人,則一定會很幸福,很幸運。
一路暗自嘀咕著回到明月苑的書瑤一坐下就開始拿剪子小心翼翼地剪開用蠟封口的地方,生怕一個不慎剪到了里面厚厚的那疊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