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皇上的插手,金喜達本來只是計劃“好好熱鬧熱鬧,順便給新宅院暖暖場”的認親儀式一下子變成京城里人人都在談論的熱點新聞。
金老太爺摔了茶盤,乒乒乓乓一地碎瓷片兒,那個從小就與他不對盤的嫡子成不成親的他并不在意,不成親更好,過幾年把最疼愛的孫子過繼到他名下。就是正經的嫡子嫡孫了。還能繼承他的財產、爵位什么的。
金喜達深得皇上信。據說皇上好幾次要給他封爵都被那個孽子拒絕了,氣得金老太爺七竅生煙。金家之前也是大世家,一代代傳至今,已經是京城最沒底氣的世家之一了。
可是天大的餡餅砸到金家頭上,那個孽子竟然眼睛都不眨地拒絕,他眼里還有父親,還有金家嗎?可惜金喜達根本不回金府,也從不在意什么孝不孝的名聲。根本奈何他不得。
名聲這東西,你在乎它就非常重要,你不在乎它就什么都不是,金喜達我行我素,從不在乎別人說什么。而且他又不考功名,不當官,不受爵位,御史想彈劾都無從下手。偏偏人家是皇上的“至交好友”,跟皇上說一句話比你說十句都有用,誰愿意得罪他?
后來金老太爺疼愛的幾個庶子就勸他別跟金喜達硬碰硬。睜只眼閉只眼,只要沒斷絕關系金喜達就還是金家的兒子。反正他念著那個甄子柔不肯另娶,沒有家室子嗣,以后好處還不都是他們的。
可惜金喜達從來不如他們的意,據說皇上的賞賜,金銀珠寶大宅院統統拒絕,只接受不能轉讓不能繼承的皇莊、肥田。也就是說,僅能供他自己享用,只要他不在了,那些莊子田地都要被收回皇家。
而且金喜達從不避諱自己是“不孝子”,所以無論金家怎么粉飾,幾乎全京城都知道金喜達與金家不合,不買金家各人的賬,他們想借他的勢占些好處都不成。
金喜達的狠絕讓金老太爺和一眾兄弟姐妹是咬牙切齒又無可奈何。
現在金喜達又這么高調地認義子義女,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在表示以后不會再過繼之類,因為義子義女雖然不改姓不入宗祠,但也是正經叩認義父,過了明路,以后自然會為金喜達養老送終。至于什么金家血脈,金喜達從來就沒在意過。
金家人很想鬧場啊,可是下一刻就聽說這次認親儀式是皇上親自下旨操辦的,是太后宮里的順子公公和劉嬤嬤帶著宮女在忙碌張羅的,他們哪里還敢說一個字?
與金老太爺的暴怒不同,金老夫人是一個人關在屋子里整整發了三天呆,她真的錯了嗎?唯一的兒子寧愿去養甄子柔跟別人生的孩子,也不愿意接受她安排的親事,甚至這么多年都不再回來一次。可是,她到底錯在哪里?她還不都是為了他好,為了他們母子在金家的地位著想?她生養了他,不就為了母憑子貴?自古就是這樣的啊!
認親儀式的前一日,皇上又玩了一次出乎意料,竟然正式下旨“賜親”,把書杰三兄妹“賜親”給金喜達為義子義女,夏宅仍然是夏宅,書杰三兄妹依然是夏家的子孫,與金家無關,但必須孝敬金喜達如親父,雙方不離不棄。
全城轟動了,自古只聽說“賜婚”,而今竟然還有“賜親”一說?不過無論賜什么,皇上金口玉所賜的可都非同一般,誰也不敢質疑、不敢否認,否則就是藐視圣旨。
呵呵,讓大家八卦、回味的是圣旨中那句“夏書杰三兄妹依然是夏家的子孫,與金家無關”。生生地打金家的臉啊!
連書杰兄妹都暗自腹誹這皇上對義父也太好了吧?那句話明顯就是斷絕了金家趁義父不在京城時上門鬧騰的各種可能,真正是愛屋及烏!不過這也更加看出義父對他們三兄妹的好。
認親儀式這天,賓客滿堂,能在皇上那邊掛到名號的基本上都得了帖子。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金喜達的特殊身份,又經常離京,在官員中交友并不廣,特別是極少結交朝廷重臣,除非像威遠侯、徐大人那樣很多年以前就是世交、朋友的。皇上想要辦得熱鬧風光,索性大筆一揮,自己列了張客人名單。他不知道的是,他老人家這么一揮筆,給名單上無名的人帶來多少忐忑。
金喜達的朋友多在大周各地,時間太緊趕不及過來。而書杰三兄妹初到京城,請的也只有甄大貴這個舅舅、徐老夫人、徐念兒、還有南宮淼,夏若雪這個族姑還是自己派慶媽媽上門討要的請帖。(未完待續。。)
ps:感謝rm771130書友的粉紅票!感謝袁剛的老婆書友的粉紅票!感謝劉美輝書友的粉紅票!感謝君傲少爺書友的平安符!謝謝啦!
_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