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方敬遠連字母是什么都說出來,徐文斌手里的筷子當即掉在了地上。
顧不得撿,他豎起拇指:“老爺子神了!”
方敬遠卻沒理會,瞥向羅旭:“小子,先說說這是什么物件兒?”
“赤道經緯儀,大清康熙制造了八件大型銅鑄天文儀,這赤道經緯儀就是其中之一,這個……感覺像是仿造的工藝品,不過皮殼明顯到清了。”
羅旭認真回答道。
方敬遠點了點頭,旋即夾了一口肉片放在嘴里嚼了起來,并沒有開口。
“方爺,您開金口啊,大旭那等著呢。”
見老爺子不說話,徐文斌催了一句。
不過羅旭卻推了推徐文斌,繼續開口道:“老爺子這是給我出題呢。”
說著,他笑了笑:“爺爺,這八個天文儀擺在燕京東城古觀象臺,自東開始首先是璣衡撫辰儀,挨著東邊的赤道經緯儀、紀限儀,臺頂西南的黃道經緯儀,正南為地坪經緯儀,東南為地平經儀,臺頂西側的天體儀和西北角的象限儀!”
聽著羅旭一連串說出八個天文儀的名字和位置,方敬遠這才露出滿意的笑容。
“小子,象限儀也叫地平緯儀!”
“沒錯兒,您記性真好!”羅旭豎起拇指。
聽著這爺倆的對話,一旁徐文斌可傻眼了。
他不禁多看了羅旭兩眼,真不知道都是倆肩膀頂一個腦袋,人家這腦袋瓜兒是怎么長的?
“旭啊,你怎么嘛都知道?”徐文斌一臉羨慕道。
“跟老爺子待久了,不知道都難!”
羅旭笑了笑。
徐文斌連忙給老爺子把酒倒上:“方爺,以后我伺候您行嗎?”
“伺候我?哈哈,你不夠格!”方敬遠笑道。
“得!熱臉貼冷屁股了……”
徐文斌搖頭念叨著。
“跟老爺子說話注意點,別那么多零碎兒!”羅旭瞪了徐文斌一眼。
“對對對,我說錯話了,罰一杯!”
徐文斌仰脖干了一杯。
看得方敬遠直樂:“得,倒是有股子勁兒。”
說著,老爺子又看向羅旭:“現在還沒明白?”
“啊?我明白什么啊,爺爺,半天都是我在說,您也沒指點啊!”
羅旭一臉不解。
方敬遠無奈搖頭:“笨得跟豬似的,我問你,這赤道經緯儀是什么時候的?”
“剛不是說了,康熙!”羅旭道。
“康熙爺洋文水平怎么樣?”
方敬遠再問。
“洋文?”
羅旭微微一愣,這怎么和洋文還扯上關系了?
相傳清朝皇帝中,康熙爺的外語水平的確是非常出眾的,而且不僅僅是英語,他還對俄文、法文和拉丁文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掌握。
可他依舊不明白,這和這個物件兒有什么關系?
看著羅旭一臉懵逼的樣子,方敬遠端起酒杯:“康熙爺有幾個洋人老師,知道嗎?”
聽到這話,羅旭想了想。
片刻,他倒吸了一口氣:“爺爺,您是說……南懷仁吧!”
“想明白了?南懷仁是個干實事兒的主,除了給皇帝上課,還監制了天文儀的建造,其實說起對咱們國家做的事兒,他比利瑪竇和湯若望更靠譜!”
方敬遠口中的利瑪竇、湯若望,都是古時候西方的傳教士。
進入我國以后,的確為中西文化交流做出了不少貢獻,尤其是湯若望,歷經明清兩代,在我國生活了近半個世紀!
但饒是如此,南懷仁作為湯若望的學生,為我國科學事業所做的事情,的確更加實惠,也對后世影響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