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滿囤和李秀麗雖然放心不下地里的事,但也知道地里的活干再多,也沒有女兒這邊能掙錢,思索一會兒后就找到了能幫忙春耕的人選,點頭道:“行!明個回去我們就找人安排上。”
周晴忍不住打聽:“江姐,咱們要干什么呀?”
江云也不瞞著她:“這邊有個印刷廠,我找人牽個線,咱們周末過去,幫他們清一清印刷失誤的書籍,還有廢紙,本子之類的。”
現在的機械化失誤率比后世高多了,只要是印刷廠,必然有殘次品堆積。
這些殘次品,正常拿出去賣,肯定是沒人買的,誰家買書想買缺頁或者錯版的呀。
但江云的思路不一樣,一般來說,一批書的錯漏都是差不多的,如果缺頁沒印上,那么這一堆基本上都是缺這一頁,若是印錯了,也是一個道理。
那么只要她拿一本好的書,把錯的那幾頁單獨打出來,插進錯版的書里,其實是不影響閱讀的,只是美觀性差一點。
對于貧窮的大學生們來說,有些重要的書籍,他們只能去圖書館看,看完想要留存一些內容,也只有記筆記這一個辦法。
這樣的效率其實是很低的,因為看書的人很多,但圖書館的書籍卻很有限,熱門的書都要排隊。
他們大學的學習氛圍無疑是非常充足的,大部分人泡圖書館都是日常生活,去晚了連座位都沒有,搶座時有發生,占座的方法更是層出不窮。
這不,才開學沒多久,就有人發明了撲克牌占座法,一次幫半個班占座,然后成為公敵,被罵了好久,還是圖書館明令禁止后這種行為才被杜絕。
江云只需要挑選大學生需要的書,那么就不愁沒市場。
其實賣他們不需要的書,也是有市場的,畢竟總有人愿意看點課外書緩解心情,只是這類書她就不能多拿了,在這種學神學霸遍地走的地方,還是專業書更吃香。
再者,大家手里的生活費有限,課外書翻翻就好了,買的話,很多人就要心疼錢了。
這兩個周賣書賣紙賣本子,之后就是賣零食了。
零食好搞,她明天給秦省相熟的食品廠挨個打電話,叫他們把生產時不小心搞碎的饃片、餅干,裝的不太滿,或者水果太碎的水果罐頭,這些沒辦法正價賣,但是不影響食用的零食,用超低價拿過來代賣,既給廠里減小生產損失,也給大學生謀福利。
如此一安排,接下來很長一段時間都有事情做了。
帝都廠子那么多,一家一家的掃蕩瑕疵品,都夠她開個工廠店了。
要不是現在個體戶還不能申請,她高低得做個尾貨清倉公司,專賣瑕疵品和臨期產品,吸引大批追求性價比的消費者。
這可是互利互惠。
比如臨期產品,放著過期了也就過期了,壞了只能丟掉,瑕疵品放久了也不見得有什么用,全扔了等于浪費資源,還不如找個專業途徑賣出去,既讓廠家回血,也讓消費者占便宜,還能節省資源,可謂一箭三雕。
哦不,如果順便創造了稅收的話,那就是一箭四雕了。
這里頭的門道,江云給周晴略微講了一講,卻并沒有講太深。
周晴才從山里出來,許多事情還是摸索適應階段,這種整合資源、互助雙贏的賺錢方式她還沒開始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