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交流會如期而至,江云陪同一大早起來嘴角就咧到耳后根的陳廠長到達了現場。
一開始是常規會議典禮,各個領導上臺講話,然后是臺下的商業互吹。
陳廠長難得經歷這么有面子的事情,雖然嘴上說著謙虛慚愧,但被同行廠長一頓吹捧,別管真的假的,這心里就是得勁兒,整個人都飄飄然起來。
江云被他安排出來講述他們食品廠如何發現商機,如何聯系振華包裝廠做外包裝,如何挑選水果產地等一系列事情。
幾個同屬農產品或者食品廠的廠長都聽的躍躍欲試,恨不得把詳細步驟全記下來,回去就嘗試。
眾人聊的如火如荼,熱鬧非凡。
江云說的口干舌燥,中場找了個借口脫身,留下陳廠長獨自面對熱情的詢問者們。
有人見江云走了,便打開了話匣子,明目張膽想問陳廠長借人:“你們縣這個小江同志很能干啊,俗話說先富帶動后富,有這樣的人才你們也不能一直獨占著不是?反正你們廠的事情都已經談下來了,把小江同志借給我們廠用用吧,我們那里產藥材,要是藥材能出口,那也是利國利民的大好事啊!”
他的話目的太明顯,陳廠長聽完臉就黑了,哪有這樣搶人的,太不把他們洵縣食品廠當回事了吧?
然而還不等他開口反駁,另一位廠長就開了口:“老劉啊,你們廠子賣的都是中藥材,這外國人又不喝中藥,就算出口了也賣不了多少,還不如把這個機會留給我們,我們廠做山貨的,種銀耳,木耳,黃花,各種蘑菇,都是上好的山珍食材,外國人總要吃飯的吧,把咱們華國的美食傳播出去不是正好?”
陳廠長:“我覺得……”
陳廠長想說他覺得不行,畢竟沒人聽說過外國人還吃銀耳和木耳的。
但他的意見已經沒人聽了,這些人好像已經默認洵縣食品廠會借出江云同志一樣,就那么堂而皇之的搶起了人來。
最后連陳廠長這個最關鍵的點頭人物都被擠出了包圍圈,站在外面看他們斗雞眼一樣吵。
這個說自己廠做的魚干可以出口,那個說自己廠做的罐頭十分美味,連茶葉廠和煙草廠都要插一腳,覺得自己家的產品不比沿海那些地區常年做出口貿易的廠子差,理應一起試一試。
打到最后,只有酒廠沒說話。
陳廠長抓起一把瓜子,邊磕邊和沒參與進戰局的酒廠廠長八卦:“你們廠咋不想出口呢?”
酒廠廠長皺起臉:“老陳,你還好意思說,就是你們洵縣那個星星啤酒廠搞什么愛心營銷,搶了我們多少酒廠的生意?我們現在自己的酒都難賣,哪有錢去搞新品做出口?你知道現在酒業競爭多激烈嗎,現在各大供銷社遍地都是星星啤酒廠鋪的貨,他再這么賣,還叫不叫我們其他廠活了。”
陳廠長默默拿著瓜子轉身遁走了。
后面,酒廠廠長還不依不饒的叫他傳話:“我跟你講,你必須給姓孫的帶句話,叫他不要這么擾亂市場,把我們都干倒閉了,難道還能給他什么好處不成,都是給老百姓辦事的,廠子里養著多少工人呢,總不能叫人家失業了吧,他把錢全掙了,他良心過得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