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云在賣魔芋時找到了靈感,為了魔芋更好的銷售出去,她準備開發一種辣醬。
當然,這種辣醬不是單單為魔芋準備的,配合其他食材來吃也是可以的,如果要形容一下的話,那這個辣醬可以算作是這個年代的第一瓶老干媽。
她的定位很精準,第一,必須是熟醬,要開蓋即食,方便吃。第二,要迎合當地人口味,醬香麻辣缺一不可。第三,要控制成本,普通人都能買得起。
確定這些關鍵詞后,要確定的就是原材料,醬料熬制方法,還有包裝。
此時玻璃瓶還不是很便宜的東西,洵縣唯一能用上食品級玻璃瓶的地方還是罐頭廠,剩下一個是藥廠,他們擁有的是藥用輸液瓶。
辣醬還沒打出名氣,銷量沒上來,定的玻璃罐子肯定多不了,先不講量這么少人家工廠會不會稀罕接,反正價格肯定會高的離譜。
本著能省則省的原則,第一批辣醬用的是本地產的小陶罐,上面用的是油紙和木塞封口,再用麻繩一系,包裝出來倒是古色古香的,很有市井風味。
這批小陶罐是江云所在的清溪村自產的,村里有個姓陶的工匠會做這個,村民們想買泡菜壇子,陶盆、陶碗什么的,都找他,據說這是祖上傳的手藝,他的姓氏就是這么來的。
陶工匠接了公社這個大單,樂的合不攏嘴,連夜就帶著徒弟一起捏罐子,第二天就開窯燒制。
江云則帶著公社里做飯的好手們一起研究辣醬。
這款辣醬歷經三天,做出了第一版,劉長富晚上去探班,嘗了一口,又舀了半碗回家,當天晚上干掉了三個大饅頭。
饅頭不是白吃的,吃完還得到了老婆一陣鳥語花香的禮貌問候,說他老鼠攢不得隔夜糧,剛蒸的饅頭老人孩子還沒吃呢,就被他造光了。
劉長富:“……”
早知道辣醬給媳婦兒留一口了,太好吃了,根本停不下來,現在可解釋不清了。
第二天,劉長富郁悶的上班,準備抽空再去江云那邊搞點辣醬回去給媳婦兒嘗嘗。
正好江云在做市場調研,拿著做好的辣醬到公社這邊讓他們一一品嘗。
除了幾個不太能吃辣的,所有嘗過辣醬的人都表示味道很可以。
江云做的辣醬舍得放油放糖,再加上辣椒、花椒和各類本地香料,醬香濃郁,辛辣開胃,滋味很濃厚,是上好的拌飯醬。
這種糖油混合物本來就是人類難以拒絕的食物,再配合上這個物資匱乏的時代,誰又能不喜歡吃呢?
看著劉長富偷偷拿勺子又舀了半碗,江云會心一笑,這才真正放量制作。
第一批做好的辣醬放涼后裝進小陶罐里,送進縣里售賣。
新醬的名字起的很直白,就叫做春陽辣醬,一聽就知道是哪里產的,同理,之前的新做法魔芋也被叫做春陽魔芋。
春陽魔芋和春陽辣醬打起組合拳,在他們的推銷下,許多老顧客都買來嘗鮮。
讓村里人意想不到的是,辣醬的回頭客居然比魔芋還多,許多人都愿意在家屯一瓶,甚至買來送人,說是拌飯、拌面、蘸饃特別香,關鍵吃起來方便,不用開火。
其實一瓶辣醬的價格在這個年代賣的并不算低,畢竟江云舍得下料,成本在這里,總不能賠本賣。
但任何一個時代都不能小覷吃貨的威力,有新奇好吃的東西,他們寧可少吃一口別的,都愿意買來嘗一嘗。
很快,春陽辣醬就在洵縣風靡了起來,誰家要是還沒有吃過,那就太落伍了。
春陽公社靠農產品圈錢,最近收獲頗豐,因為動靜太大,果不其然引起了縣領導們的主意。
沒過幾天,劉長富就被一通電話喊進縣里,等到下午回來的時候,他便有些愁眉苦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