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弟子深秋的懸壺居被晨霧籠罩,藥圃里的當歸與黃芪在霜氣中輕輕搖曳。三聲清脆的銅鑼響過,十七名新入門的弟子整齊列隊在醫館前的青石坪上。他們身著統一的月白色短打,腰間系著蘇璃月親手縫制的藥囊,雖面容青澀,眼中卻閃爍著對醫術的渴望。\\\"今日起,你們手中的不是繡花針,而是救人的銀針。\\\"蘇璃月手持古樸的醫經,緩步走到隊伍中央。她發間的玉笛隨著步伐輕晃,在晨光中泛著溫潤的光澤,\\\"但在學針法之前,先隨我認識一味最尋常的草藥——艾草。\\\"人群中,梳著雙髻的少女阿桃率先舉起手:\\\"先生,我娘用艾草熏屋子驅蚊蟲!\\\"她話音未落,站在后排的少年阿虎便嗤笑出聲:\\\"那也算醫術?我還見過郎中用艾草灸穴位呢!\\\"兩人的爭論引得其他弟子竊竊私語,直到蘇璃月的目光掃過,才安靜下來。蘇璃月并未斥責,而是帶著眾人來到藥圃角落。她蹲下身,指尖輕撫過艾草柔軟的葉片:\\\"阿桃說得不錯,艾草可驅蟲辟邪;阿虎也對,它能溫經散寒。但你們可知,將艾草與其他藥材配伍,還能解百毒?\\\"說著,她取出銀針,當場演示用艾葉灰配合三棱針治療毒蟲咬傷的方法,青紫的傷口在草藥敷用后竟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消腫。午后的課堂設在溪邊的木屋里。蘇璃月將一具人體經絡模型擺在案頭,突然點名:\\\"阿竹,你來說說,為何足三陰經從足走腹?\\\"被點到的少年漲紅了臉,結結巴巴背出醫書上的原文,卻被蘇璃月搖頭打斷:\\\"背書容易,理解難。\\\"她取出兩盞油燈,一盞高舉模擬太陽,一盞貼近地面代表地氣,\\\"人體如天地,足部吸收地氣,需向上滋養臟腑,這便是經絡走向的奧秘。\\\"角落里,始終沉默的盲眼少年阿明突然開口:\\\"先生,我看不見經絡圖,該如何學針灸?\\\"他的聲音帶著難以掩飾的自卑,卻見蘇璃月微笑著將他帶到草藥架前,抓起一把薄荷按在他掌心:\\\"用指尖感受藥材的紋理,用鼻子分辨氣味的濃淡,用心體會氣血的流動。\\\"說著,她輕輕握住阿明的手,將銀針刺入他的合谷穴,\\\"當銀針得氣時,你能感覺到酸麻脹重——這就是醫者與患者的對話。\\\"夜幕降臨時,醫館突然響起急促的敲門聲。一名獵戶抱著昏迷的女兒闖進來,孩子面色青紫,口中不斷吐出白沫。蘇璃月檢查后,目光掃過緊張的弟子們:\\\"這是誤食毒蘑菇,需立刻催吐。阿桃,你來調配甘草綠豆湯;阿虎,準備銀針;阿明,你來感受患者的脈象。\\\"阿桃慌亂中打翻了藥罐,急得眼眶發紅;阿虎握著銀針的手微微發抖;只有阿明屏息凝神,指尖搭在患者腕間:\\\"脈細數,有滑象,毒邪在胃。\\\"蘇璃月點頭,指導阿虎施針內關、足三里,又讓阿桃喂下湯藥。半個時辰后,女童終于蘇醒,獵戶跪地叩謝,弟子們卻怔怔地望著蘇璃月——原來書本上的知識,在生死一線間竟如此驚心動魄。三個月后的考核日,懸壺居的演武場變成了考場。蘇璃月設置了三道關卡:辨認百種草藥、診斷模擬病癥、現場配藥。阿桃在辨認草藥時,憑借出色的嗅覺準確區分了紫蘇與薄荷;阿虎面對模擬的急癥患者,果斷施針放血,手法利落;最令人驚嘆的是阿明,他僅憑觸診便說出患者\\\"肝郁脾虛\\\",開出的藥方連蘇璃月都點頭稱贊。\\\"你們看。\\\"考核結束后,蘇璃月帶著弟子們登上山頂。遠處,蜿蜒的山道上,一隊隊懸壺居的老弟子正背著藥箱前往各村鎮義診。夕陽為他們的身影鍍上金邊,與山間的晚霞融為一體,\\\"醫者之道,不在名聲顯赫,而在能為百姓驅散病痛。阿桃,你善辨藥材,日后可鉆研藥理;阿虎,你膽識過人,適合奔赴戰場救治傷員;阿明\\\"她握住盲眼少年的手,\\\"你的心比任何人都澄明,或許能開創盲人學醫的先河。\\\"暮色漸濃,弟子們圍坐在篝火旁。阿桃哼起家鄉的小調,阿虎講述著白天考核的驚險,阿明則靜靜聆聽,嘴角帶著笑意。蘇璃月和墨寒淵站在竹籬外,看著這溫馨的一幕。墨寒淵攬住她的肩:\\\"這些孩子,會讓醫仙谷的光芒照得更遠。\\\"山風掠過藥田,帶來陣陣清香。蘇璃月望著滿天繁星,仿佛看到了這些新生弟子的未來——他們將帶著懸壺居的醫者仁心,走向天涯海角,用手中的銀針與草藥,續寫屬于他們的傳奇。而這,正是她多年前放下一切,隱居山林想要守護的希望。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