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小南門外
二中的旁邊有條小巷,穿過小巷有個洋教堂,洋教堂早已廢棄不用成為住家,鑲花的玻璃殘缺不全,經常懸掛著各色的衣物。從一截倒坍了圍墻的地方穿過去,走過平整寬敞的大壩子,便進入一個矮小破舊的四合院,陳小飛另一位死黨肖國君家就在這里。
肖國君是個小小瘦瘦的男生,很白,文靜且還脾氣好,經常靜靜的笑,基本上同伴間提任何建議他都能夠響應。他的父母都在在離家幾十里的一個鎮衛生院工作,除了周末回來,平時家里就肖國君和他讀小學的妹妹、還有他的外婆一起生活。所以,除了徐曉龍家的閣樓,破舊的四合院也成為陳小飛們聚合之地。
有一天下午沒課,幾個人便到肖國君家閑坐,肖國君說等下,有好東西給大家分享,然后神神秘秘找出一本厚厚的醫書,翻開給伙伴們看,剎那間幾個人臉全紅了,幾雙眼睛直勾勾盯著書上的插圖,第一次知道原來原來原來是那樣的。。。。。。
接著徐曉龍就發現丁志文那里有異樣,陳小飛嬉笑著去抓他,丁志文閃躲著,臉脹得通紅,捉住他時真的惱了,陳小飛只好悻悻放了他。
晚上睡在被窩里,陳小飛不由回想起那幅圖,臉頰潮紅,腦子胡想:一會是柳絮,一會是丁家琳,甚至還浮現出別的女同學身影,和曾經看過的小說場景混合在一起。。。。。。
。。。。。。。。。。。。
天漸涼。
年關將至。
天門縣一帶有個習俗:每年到臘月的時候,家家戶戶都要做上幾百斤年糕和幾十斤糯米糍吧,做好了晾干,冬至左右浸泡在一個很大的水缸里,不能換水,年糕就不會壞,要吃時從水缸里撈出來即可。年糕可一直吃到來年的端午。農歷十二月,四里八鄉的年糕隊開始進城,縣城各個角落稍微空些的院落和空壩子到處搭起一個個臨時大棚,整天熱氣騰騰,蒸汽彌漫,整座小城都散發著年糕的香味。
快要期末考試,學習分外緊張。白云天老師有次很親熱地拍拍陳小飛的肩膀,說:小飛,怎么樣?明年有把握么?全校就看你了。
別的都有把握,就是英語,感覺有點力不從心。陳小飛實話實說。
那你該抓抓你的薄弱環節。白云天老師重重再拍了下陳小飛,顯得很親切。又接著說:你也可以向英語成績好的同學多請教么,互相學習,共同提高。說著還下意識朝柳絮看了眼。
嗯嗯。陳小飛答應著,心里不由微起漣漪。
又是一個體育課的下午,做跳高跳遠測驗,陳小飛排在第二個先做完跳高,假裝上廁所,迅速溜回教室,匆匆寫了個紙條,正往柳絮課桌底下塞時,聽外面走廊傳來人聲,就胡亂一丟,急忙離開。
體育課是第二節課,本來還有第三節自習,因為已近年關,有的同學家里都已經開始做年糕了,需要有人幫忙排隊、洗米、接年糕,考慮到這個因素,學校就取消了下午第三節的自習課,第二節課結束就直接放學。
做完跳遠,陳小飛故意問徐曉龍:你還有好久?徐曉龍說還早呢。那你和丁志文他們一起走吧,我先回了。不是說等下一起到肖國君家聽歌么?肖國君家里剛買了個四喇叭三洋收錄機。不了,今天我不舒服,先走了。那好吧,你先走。
陳小飛沒有沿放學的路回家,而是拐進了另一條小巷,一路走一路仔細一個字一個字回味自己寫在紙條上的內容:
放學后請到小南門外一見,好么?有事商議。盼!!!
。。。。。。。。。。。。
小南門是天門縣城僅存的一個老城門。
遠看象一個破舊的磚窯,頂上長滿枯黃的蒿草在寒風中顫抖,窄窄的城門洞外,就是一條自西向東的清澈溪流,環繞在縣城的南面。
陳小飛穿過小南門,走到城外。
右邊是一個小小院落,門口堆著很多紙箱板,一道半敞著的鐵門,門旁磚墻上掛著一個白底黑字的招牌:永進大隊紙箱廠。鐵門里是一排磚砌石棉瓦的平房,幾個工人正從那里走出來。陳小飛不想在那里停留,就繼續往前走了幾步,那里有一座寬約兩米的小橋橫跨在溪流上,橋是長石條鋪搭在兩個石墩上的,石墩間流水潺潺,陳小飛站在橋邊正好能夠看見小南門的城門洞。
他等的人還沒有來。
會來么?陳小飛心里自問,一顆心忐忑不安。應該會吧。他又寬慰自己。那來了我怎么說?說我聽老師的話準備向她請教英語語法?那為什么不在學校偏偏約到這個偏僻的城外?我是想。。。。。。實在也想不起怎么回答才算穩妥。那,干脆就不想了,來了再說。還不知道來不來呢?
陳小飛站在小南門外的溪邊小橋旁,心里慌張得象團亂麻堵住心口,初冬的風口里站著還覺得熱,便敞開衣領。
從小橋上走過兩個人警惕地看了他一眼,陳小飛避開臉,略一思索,從書包里摸出本書,卷起來左手拿著,右手插在褲兜里,裝作背書的樣子,從橋的這一邊慢慢走到那一邊,又從那邊回來,就這么來回地走,眼睛始終瞟著空洞洞的小南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