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置之死地而后生!
“大將軍。”
“我軍擁有強大的火器,更有幾乎超過叛軍一倍的兵力。”
“絕對足可一戰擊潰叛軍。”
“還請大將軍下定決心,機不可失。”
“請大將軍下令。”
有了寧忠的開口,營帳內的眾將也是紛紛附和。
如若此番就這樣灰溜溜的撤走了,朝廷必然問責,但如果經過此番大陣平定朱棣,那就是大功了。
所以,他們此番都想要一搏。
見此!
耿炳文面帶掙扎,可現在的情況,似乎真的沒有了選擇的余地了。
眾將眾志成城。
“好!”
最終。
耿炳文終于是做出了決定。
“傳本將令。”
“大軍停止拔營。”
“除后勤軍外,其余將營全部列陣,準備迎戰叛軍。”
“這一戰。”
“不成功便成仁。”
耿炳文沉聲喝道。
“謹遵大將軍之令。”
眾將齊聲應道。
距南軍大營不過一里,出居庸關四里地。
此番。
五萬燕軍林立。
數百柄“燕”旗迎風揚起,軍旗之下,皆是帶甲燕軍。
在王旗大纛之下。
朱棣同樣也是一身戰甲,手持戰刀,策馬而立。
身邊丘福,張玉兩將拱衛。
五個指揮僉事皆是列于各自大軍陣前。
軍容肅穆,透出了一種無形肅殺之威。
“王爺。”
“耿炳文會迎戰嗎?”
此刻。
丘福有些擔憂的說道。
“本王以自身為誘餌,大軍出關,棄防守之利。”
“耿炳文也很清楚本王的目的,便是拖住他們撤離的機會。”
“同樣,這也是給了耿炳文擊潰本王的機會。”
朱棣淡笑了一聲,將自身置身于險境,可朱棣卻根本沒有任何畏懼,有的只是無畏。
“建文恨本王入骨。”
“耿炳文此番作為大將軍出征,如今不過十日就被我軍殺得大敗,這可不能向本王那個好侄兒交代。”
“所以。”
“此戰便是本王給耿炳文一個交代的機會。”
“他,不會拒絕。”朱棣冷笑著說道。
“王爺。”
“等會如若耿炳文那老東西真的率軍殺來,王爺一定要待在后軍保重。”
“末將等一定會護持王爺,與敵軍血戰到底。”張玉則是鄭重說道。
“王爺。”
“耿炳文的兵力強過我軍,火器也強于我軍。”
“甚至還有騎兵。”
“我軍與之正面對決,并非對手。”
“所以王爺,一旦事有變,還請王爺速速退回居庸關,靜待援軍。”丘福也是著重的說道。
此番出城,實則是危險。
哪怕是丘福也明白。
此番或可將耿炳文吸引,讓其不撤兵,但同樣也是充滿危機的。
“丘將軍。”
“張將軍。”
“還有所有追隨本王的將士們。”
朱棣此刻卻是異常的嚴肅,環視著周圍,繼而道:“本王這一次既然來了,那便不會逃。”
“此戰。”
“本王也會與敵軍死戰到底。”
“再而。”
“本王相信朱正一定不會讓本王失望,他一定會及時趕到。”
“此戰。”
“本王置之死地而后生。”
此話落。
足可表明朱棣的態度。
因為朱棣很清楚。
一旦這一次敗了,哪怕他真的重新逃回了居庸關,逃回了北平城,那敗局之根本也改變不了,他仍然是必死之局。
如果真的敗了。
(請)
朱棣:置之死地而后生!
還不如死得壯烈。
用他的命來讓那“好侄兒”再背負殺叔之名。
這時!
“報。”
“啟稟王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