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裴青禾又大敗了匈奴蠻子?”
渤海郡的皇宮里,傳出亢奮激越的驚呼聲!
建安帝在龍椅上徹底坐不住了,霍然起身,英俊的臉孔似在放光:“快些將戰報呈上來。”
孟大郎高聲應是,孟六郎立刻呈上戰報。
建安帝看完戰報后,喜笑顏開,順手將戰報給了張大將軍。
其實,張大將軍消息靈通,兩日前就收到戰報了。此時裝模作樣地看一回,然后滿面喜色地恭賀天子:“裴將軍是當世猛將。有裴將軍在,定能守住遼西。皇上不必再憂思難安了。”
建安帝笑道:“大將軍說的是。朕終于可以稍稍安心了。”
“裴將軍立下赫赫戰功,朕一定要重賞。”
“龐丞相,你立刻擬旨,朕要封賞裴將軍。”
龐丞相笑著提醒:“現在仗還沒打完,封賞為時過早。請皇上稍作等候,等裴將軍擊敗匈奴蠻子,再厚賞裴將軍不遲。”
張大將軍也充分展露出了胸襟氣度:“以裴將軍的軍功,封一品大將軍絕不為過。”
建安帝舒展眉頭笑道:“丞相和大將軍都之有理。”
一片和睦中,孟六郎的聲音就略嫌刺耳了:“皇上,這一仗確實還沒打完。匈奴蠻子還有那么多精銳騎兵,每日都在攻城。”
“末將愿領兵增援,早日將匈奴蠻子趕回草原。”
張大將軍眉頭一皺,依然反對:“裴將軍能守住遼西城,朝廷何須再派援兵?”
孟六郎冷冷道:“匈奴蠻子死傷慘重,以步兵為主的裴家軍,死傷更多。遼西軍的李家父子,也都陣亡了。”
“朝廷有兵有糧,卻坐視不理,不管不問,豈不令北地的軍隊和百姓寒心?”
張大將軍淡淡道:“京都洛陽已經淪喪,渤海郡是新都城,萬萬不可再有閃失。為了皇上和都城安危,本將軍甘愿背負惡名!”
這兩個月來,為了派兵增援一事,孟氏兄弟和張大將軍爆發了數次爭吵。建安帝對張大將軍聽計從,私下里屢次派人安撫孟氏兄弟。
孟六郎顯然已經忍到了極限,不顧孟大郎頻頻使來的眼神,火力全開,口中如噴出火龍一般,直奔著張大將軍就去了:“大將軍是巴不得裴家軍徹底打殘了吧!到那時,就沒人能威脅到大將軍的位置了。”
張大將軍眉頭一豎,還沒來得及張口,一旁的張允已冷笑著反擊:“孟六郎,你一直鬧騰著要出兵,到底是想增援,還是想借機回幽州?”
“該不是打著一去就不回的主意,像遼西軍那樣,占地為王舉旗自立吧!”
素來溫和的孟大郎,臉色沉了下來:“我們北平軍的忠心,所有人都看在眼里。張侍郎說這等話,荒誕無稽,實在可笑。”
孟六郎早就看張允不順眼了,捏著拳頭上前,就給張允的俊臉來了一拳。
張允頓時鼻子開花,鼻血長流,狼狽地用手擋住臉孔。張大將軍憤怒至極,不過,沒等張大將軍出手,高勇就領著一眾天子親衛沖了過來,將孟六郎和張允隔開。
建安帝也被驚住了。孟氏兄弟和張大將軍父子不和,在朝堂上爭執吵鬧是常有的事,動手還是第一回。
由此也可見,孟六郎出兵救援的意志強烈且堅定。
建安帝立刻令人叫來太醫,先將張允扶了下去。朝會也進行不下去了,眾文臣武將看了一通熱鬧,彼此相視,互相使了個心照不宣的眼神,各自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