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禾丫頭會不會派人來追我們回去?”
夜里天寒,一眾老婦擠在帳篷里,裹著厚實的棉被。正在悄聲低語的是方氏。
頭發半白滿面皺紋臉孔消瘦眼窩深陷的陸氏冷哼一聲:“馮氏和小狗兒小玉兒都留給她了,我這個討嫌的老不死,她怎么會在乎。放心吧!她不會來!”
話糙理不糙。
方氏長嘆一聲:“我這一走,以后就見不到小婉兒了。”
“小婉兒有親娘和后爹照顧,你有什么不放心的。”陸氏瞥一眼過來:“你該不是后悔了吧!要是想回去,現在就走,正好讓裴甲他們送你,順便都回裴家村去。”
方氏有些惱了:“我什么時候說要回去了?惦記自家孫女也不行么?你這脾氣,愈發牛心古怪了。怪不得青禾丫頭燕丫頭都不待見你。”
陸氏板著臉孔:“她們待不待見,我不在乎。我要去渤海郡投奔皇上,做敬朝的良民百姓。”
方氏氣來得快去得也快,低聲附和:“大嫂說的對。我們裴氏一門忠烈,為東宮而死。如今郡王殿下坐了龍椅,我們正該去投奔。我就是擔心,皇上只見我們這些老婦不見年輕后輩,會不會心中憤怒不滿。”
年過八旬的李氏原本閉著眼,現在也睜開了,聲音有些含混不清:“廣寧軍的楊將軍也沒親自去渤海郡,只派了子侄后輩前去。我們這些裴氏老婦數百里奔波前去,更見誠意。皇上怎么會不滿。”
“就是張大將軍,對裴家的忌憚也該放下了。”
裴家軍聲名鵲起,日益壯大,已經取代北平軍成了幽州地界的第四股勢力。相比起其余三支軍隊的鮮明立場,裴家軍的立場就有些含糊。
不是朝廷正規軍隊,卻擁有強大的兵力。沒有起義反朝廷,卻將昌平縣安樂縣泉州縣雍奴縣四個縣城都納入麾下,占了燕郡一半地盤。另一半暫時沒有兵力入駐,其實也陸續將稅賦交給裴家軍。
年輕的建安帝,或許念著昔日情分,也可能是應對京城的喬天王已經耗盡了心思,并未追究裴家軍的立場。倒是張大將軍,當著眾人的面屢次提及裴家軍,語中頗有不滿。
孟大郎特意寫信提醒,裴青禾哂然一笑,置之不理。陸氏等一眾老婦,卻為此輾轉反側心驚膽戰。
陸氏思慮了許久,決意要去渤海郡。李氏也是支持的。
陸氏想證明裴家的忠心,李氏想借此舉動打消渤海張氏的疑心不滿。不管是為了什么理由,終歸都做出了相同的決定。
陸氏聽著有些刺耳,撇撇嘴道:“我去渤海郡,是為了表明裴家還有忠誠于天子的人。可不是為了青禾那丫頭。”
李氏打了個呵欠:“不說這些了。都睡了吧!”
方氏閉上眼睛,很快就睡著了。
陸氏也閉上眼,腦海中閃過許多血腥可怕的畫面。
她仿佛被一片血紅籠罩住,拼力掙扎,卻怎么都逃不出去。胸口像被細針密密地扎,一陣陣刺痛,呼吸忽快忽慢,胸口起伏不定,難受極了。
耳畔陸續響起平穩的呼吸聲,眾人都睡了。陸氏沒有動,不知胡思亂想了多久,才勉強入眠。
似乎還沒睡多久,就再次被叫醒了。
陸氏強打起精神,繼續趕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