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舉文試
武舉乙榜率先結束了考試,錄取了一百人,絕大部分參加乙榜考試考生都是軍隊低級軍官,他們的共同特點就是出生貧寒,不識字,幾乎沒有晉升的機會。
但為了安撫軍中低級將領們,給他們一線希望,于是便設立了武舉乙榜。
被錄取的一百名乙榜武士都將被認定為武舉人,至少得到校尉的官職,如果原本就是校尉,那么官職保持不變,只升官階。
很多武舉人原本就是校尉,雖然官職上沒有提拔,但官階上都普遍提了兩級,而且得到了功名,意味著將來能優先提拔。
這對能考上武舉人的將領們都是極大的鼓舞。
一般而,能來參加武舉的民間武士大部分都是家境優越,練武的同時也學文,所以他們主要報名甲榜,三百名甲榜考生中,來自軍隊的選手不到一成,其他都是民間武士。
按照規定,前一百名考生繼續參加文試,其余兩百名甲榜考生,如果騎射得分在十分以上,將同樣被授予武舉人的功名。
兩天后,一百名甲榜考生來到了太學主殿,參加兵部在這里舉行了文試,將錄取二十人為武進士。
人數不多,很快便發完了試卷,主考官竇彥高聲道:“請大家先寫上姓名和考號,里面有三對同名同姓的考生,所以大家最好把籍貫也寫上。”
很快,一聲鐘聲,文試開始了。
文試有兩個內容,一個筆試考貼經,就是靠背誦默寫,給你一段上下文,要求你把缺的補上,一共二十道題,看起來好像不多,但實際上每道題都要寫兩三百字,總量有五千多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