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四合院,關上院門,柳如霜的腿一軟,差點坐倒在地。
晚風吹過,她才發覺后背早已被冷汗浸濕。
“姐夫,姐……我是不是惹禍了?”她聲音里帶著哭腔,滿是自責,“要不是我,那個壞蛋就不會找上門來。”
葉凡把自行車靠墻停好,走過去,揉了揉她的頭發,動作溫和,眼神卻不容置疑:“這事跟你沒關系。瘋狗要咬人,難道是人走路的錯?”
他轉向柳如雪,握住她微涼的手,鄭重地說:“放心,有我在,天塌不下來。我不會讓任何人傷害你們。”
他語氣平淡,卻有一種能將所有風雨都擋在外面的力量。
柳如雪看著丈夫沉靜的側臉,心中翻涌的驚懼緩緩平息,取而代之的是一種無比的踏實。
姐妹倆回屋后,葉凡獨自一人坐在院里的大槐樹下,點了一支煙。
煙霧繚繞中,他的眼神變得深邃而銳利。
高朗的出現,像一記警鐘,狠狠敲醒了他。
在這座權力交織的京城,僅僅依靠別人的善意和賞識,就像是沙灘上的堡壘,看似光鮮,實則一推就倒。
想讓家人安安穩穩,就必須擁有自己的力量,一種足以讓任何人都不敢輕易伸爪子的力量。
而那份“高純度石英砂提純方案”,就是他破局的棋眼。
在這個特殊的年代,想做生意,必須師出有名,得有一頂能遮風擋雨的“紅帽子”。
將這份技術獻給國家,不是目的,而是他換取一張入場券的籌碼。
一張能讓他光明正大,建立自己商業帝國的入場券。
第二天,葉凡沒有提半個字關于高朗的事,而是提著兩瓶從軍墾農場“搜刮”來的特供酒,和一份重新整理好的,更為詳盡的技術產業化報告,再次登門拜訪。
他先去了周懷安教授家。
“老師,我來,是想跟您探討一下,將這份技術,真正變成我們國家自己的產業的可能性。”葉凡開門見山。
他從半導體工業的戰略意義,講到航天軍工對核心材料的迫切需求,將這份技術的重要性,上升到了國家戰略的高度。
周懷安聽得連連點頭,眼神越來越亮,但眉宇間也閃過一絲憂慮:“想法是好的。但這么重要的技術,如果交給地方企業去搞,我怕……技術泄露,管理混亂,最后把好事辦成了壞事。”
這正是葉凡想要的答案。
他隨即拜訪了王振山大校,談的也是同樣的話題。
王振山作為軍方后勤部門的負責人,對這種能打破國外技術封鎖的東西,敏感度比周教授更高。
“小子,你到底想說什么,別跟我繞圈子!”王振山是個直性子。
葉凡等的就是這句話。他將自己的構想和盤托出:“周教授和王叔的顧慮,我明白。所以我想,能不能成立一個特殊的試點單位?一個由我來提供全部技術和經營管理,國家提供政策支持和全程監督的‘技術應用型’企業。”
他頓了頓,拋出了最核心的一點:“這個單位,所有權歸國家。但我們享有獨立的經營權和一定比例的利潤分配權。賺了錢,大頭是國家的,我們拿小頭,用來技術再研發和擴大再生產。我們負責把雪球滾大,國家負責保駕護航。”
這個構想,在1978年,簡直是石破天驚。
它精準地切中了周、王二人既想推動科技發展,又怕擔上“國有資產流失”罪名的痛點。
王振山一拍大腿:“好小子!你這是想給咱們國家,開一塊‘試驗田’啊!”
周懷安也撫掌贊嘆:“公私合營,又不完全是公私合營。以技術入股,又不占國家資產。妙!妙啊!”
事情,就這么定了下來。
由周、王二人出面,向更上級遞交報告。
葉凡要做的,就是等待。
然而,高朗的報復比他想象的來得更快,也更下作。
這天上午,葉凡正在院子里修理那輛被柳如霜騎得鏈條松動的自行車。
院門被敲得“砰砰”響,力道蠻橫。
門一開,幾個穿著制服,胳膊上戴著紅袖章的人就擠了進來。
為首的是個一臉橫肉的胖子,是這片街道辦的主任,旁邊還跟著派出所的副所長。
“你就是葉凡?”街道辦主任拿眼角瞥著他,一副公事公辦的腔調,“我們接到群眾舉報,說你是外來人口,戶籍不明,還私自改建院落,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跟我們走一趟,接受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