廠子注冊下來,就像是給這三個嗷嗷待哺的“孩子”上了戶口,有了名正順的身份。
接下來,就是如何把它們養大,讓它們能自己掙食吃了。
陸青山深知,產品再好,沒有銷路也是白搭。
他把廠區建設的統籌規劃交給了經驗老到的趙永年和趙大志,具體的施工細節則有趙飛、趙強、趙磊盯著,劉富貴、趙鐵柱、趙二壯、趙老蔫等人則負責村里種養殖的日常活計,分工明確后,自己則開始馬不停蹄地往白山市里跑。
陸青山背著一個沉甸甸的大布包,里面裝著精心炮制晾曬的藥材樣品,還有他用自家小鍋小灶,憑著“山野之心”對食材本味的極致感知,和月娥的手藝,嘗試做出來的幾塊色澤誘人、香氣獨特的風干肉和臘腸。
這些東西,縣里的國營飯店定期收著,這一次,將變成他敲開白山市市場的“敲門磚”。
白山市畢竟是地區行署所在地,供銷社、百貨大樓、食品公司,這些都是他計劃中要攻克的堡壘。
然而,現實很快給了他一盆冷水。
他先找到市百貨大樓的采購科,科長是個挺著啤酒肚、梳著油頭的中年男人,姓王。
聽陸青山說明來意,說自己是江源縣山灣村來的,想推銷他們村自己做的山貨和肉制品,王科長眼皮都沒抬一下,捏著搪瓷缸子吹了吹上面的茶葉末,不耐煩地擺擺手。
“山溝溝里出來的東西,能有啥好貨色?我們這兒賣的都是正規大廠的產品,質量有保障,手續齊全。小同志,你還是請回吧。”
陸青山壓下心頭火氣,臉上擠出笑容。
“王科長,您先嘗嘗我們這肉,保證和外頭那些大路貨不一樣。這可是我們用山泉水,加了關東山里采的純天然香料和藥材做的,絕對地道!”
說著,他就要打開油紙包。
“哎哎哎,打住!”
王科長往后一仰,眉頭皺得能夾死蒼蠅,“什么亂七八糟的,我們這兒有規定,小作坊的東西,沒有檢驗報告,衛生許可證,一概不能進!你這肉,黑乎乎的,看著就沒食欲,萬一吃出問題,誰負責?”
陸青山據理力爭:“我們正在辦手續,產品質量絕對過硬……”
“行了行了,”王科長不耐煩地打斷他,“沒手續就別來浪費時間,下一個!”
碰了一鼻子灰,陸青山并未氣餒,只是將這王科長的嘴臉默默記在心里。
他前世跑業務,什么冷眼沒見過?
這點挫折,算得了什么。
在市供銷社,他同樣吃了閉門羹。
人家一聽是村辦小廠,連樣品都懶得看。
“小同志,不是我們不支持農村企業,實在是你們這產品沒名氣,質量也沒個準,我們不好進貨啊。萬一賣不出去,砸手里了,這損失誰承擔?”
一位看起來還算和氣的副主任嘆著氣說,語間卻滿是推諉。
一連幾天,陸青山跑遍了市里幾家大單位,結果都大同小異。
他意識到,想一步登天直接進入這些大渠道,目前還不現實。
夜里,陸青山躺在便宜的小旅館床上,望著天花板,暗中催動“山野之心”。
他回想著白天接觸過的那些人,他們細微的表情變化,語氣中的敷衍或真實顧慮,都在他腦海中清晰浮現。
“山野之心”雖然不能直接幫他賣貨,卻能讓他更敏銳地感知到人心的微妙。
他調整策略,不再一味強調自己的產品有多好,而是開始將目標轉向那些規模不大的副食品店和菜市場周邊的個體戶攤位。
這些地方門檻低一些,老板們也更務實。
在一家臨街的副食品店,老板是個四十多歲的漢子,正叼著煙盤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