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兩位紀委的工作人員在場,狄璇的臉色變得平靜中帶著嚴肅。
這給人一種公事公辦,雷霆官威的感覺。
同時,也讓兩名工作人員感受到來自新任紀委書記的威嚴。
“賀時年同志,你現在說的每一個字,都會記錄在案,你要對自己說的每一個字負責,你明白了嗎?”
賀時年知道,狄璇這是在提醒自己注意用詞用句。
“我知道,我一定客觀闡述事實和經過。”
賀時年多次參與紀委辦公,也被紀委帶去問過話。
對如何用詞,如何用句都了如指掌,駕熟就輕。
接下來,賀時年講述了今天事情的經過。
其中強調的是東開區是去‘檢查’,而不是去‘審查’。
等他闡述完,狄璇問道:“你帶隊去碳素電解廠目的是干什么?”
這是程序化的問題,賀時年的闡述中已經說明了。
但他還是不厭其煩道:“調研企業生產情況,并做相關檢查。”
“檢查或者調查目的是什么?”
“了解企業生產規模和經營情況,為經開區接下來的發展計劃提供真實數據支撐。”
“也就是說,你今天帶隊下去是摸底檢查,調查調研,而不是審查?”
賀時年搖頭:“不是!”
狄璇翻開自己的筆記本,那里顯然記錄了一些東西。
“據紀委其他同志所說,東開區的企業,每個季度都會向管委會匯報數據。”
“歷年的數據都有備案,既如此,你為何還要去企業摸排數據?”
賀時年道:“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我們管委會有同志提出,這些企業中,有部分企業的數據可能存在問題。”
“我作為東開區黨工委書記,怕這些數據有誤,誤導我們制定發展計劃。”
“所以,我們決定去企業檢查核對一下數據的真實性。”
“這也是我親自帶隊過去的原因。”
狄璇道:“數據存在問題?你有什么證據可以證明嗎?”
賀時年從自己的公文包中掏出報表。
“這是我們東開區工作人員工作過程中發現數據比對不上的一些報表。”
“前后匯總,整理成了一份對比報告,里面有相應數據和說明。”
狄璇看向兩名工作人員,道:“將這份資料收好。”
轉頭又道:“去檢查之前,你們有沒有事先通知對方,亦或者有沒有向縣政府匯報過。”
賀時年道:“我們通知了對方,但沒有向縣政府匯報。”
“為什么?”
“因為東開區有高度自治權和管理權,我們按照正常程序,對本區域的企業進行檢查屬于日常工作,不用向政府報告。”
“再者,我們是調查檢查,而不是審查,我們也沒有審查權,所以也無需縣政府同意。”
狄璇又道:“既然不是去審查,那為何派出所的同志會跟著去?”
“東開區綜合執法部門的同志也跟著去?”
“這是否會誘導有些人以為,你們就是去審查的?亦或者故意去找企業麻煩的?”
賀時年道:“因為對方不配合,我害怕出現意外情況。”
“事實的結果也證明,我的未雨綢繆是正確的。”
“你們有沒有提前告知對方?正式發文,正式通知?”
“門衛室的玻璃是否是你們安排人砸的?”
······
狄璇是寧海前任組織部長。
賀時年沒有想到,她對紀委的工作如此熟悉。
雖然第一天上班,但絲毫沒有陌生感。
她的問題問得很細,也很尖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