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仔細想想貌似也沒什么問題,本來自己身為正科級干部,早就應該參加黨校的學習活動,拖到現在才去,也算是補上了。
“我沒問題。”
鄭青云深吸了一口氣,對林振東鄭重其事的說道:“我服從組織安排。”
“很好。”
林振東點點頭,對鄭青云說道:“局里的工作你提前安排好,有什么事情隨時跟我聯系。”
“是。”
鄭青云自然是滿口答應,又聊了一會,這才離開了林振東的辦公室。
……………………
離開縣委大院之后,鄭青云很快就回到了信訪局。
不過他沒有把這個消息透露出去,畢竟八字還沒一撇的事情,沒必要提前泄露。
對于林振東的安排他倒是沒有什么意見,就是覺得這件事有點突兀。
臨近下班之前,鄭青云給陳永杰打了個電話。
“縣長,您有時間么,我有點工作想跟您匯報。”
鄭青云坦然說道。
“有,你晚上直接來家里吧。”
陳永杰聞點點頭。
掛斷了電話之后,他對秘書說道:“給劉副縣長打個電話,就說我晚上有事兒,就不過去吃飯了。”
“好的,縣長。”
秘書連忙點頭答應著。
下了班,陳永杰回到家里面,沒多久鄭青云就拎著水果登門了。
“你小子,來就來,還買什么東西。”
陳永杰沒好氣的說道。
“禮貌嘛。”
鄭青云笑著說道。
去別人家做客時攜帶伴手禮,是跨越文化的社交禮儀,背后藏著深層的人際交往邏輯。
從傳統禮儀看,這是對主人的尊重與感謝。
主人為接待客人要花費時間精力準備,一份禮物是對這份心意的呼應,暗含“來而不往非禮也”的處世智慧。
古人常以薄禮表達敬意,即便隨手帶的水果點心,也傳遞著自己重視這次見面的態度。
從情感維度講,禮物是拉近距離的紐帶。
它打破了陌生感帶來的隔閡,讓主人感受到被重視的溫暖。
比如給有孩子的家庭帶玩具,給長輩帶保健品,這種貼心選擇能快速營造親切氛圍,比單純的寒暄更有溫度。
從社交規則而,空手上門容易讓主人尷尬。
對方可能會揣測“是不是不把我當回事”,尤其在初次拜訪或節日聚會時,禮物更像社交場合的潤滑劑,避免因禮節缺失引發誤會。
禮物的價值從不在于昂貴,而在于那份“特意準備”的心意。
一束鮮花、一盒點心,甚至自家做的咸菜,都在訴說“我珍視這段關系”,這正是禮儀背后最樸素的人際交往智慧。
對于鄭青云和陳永杰的關系來說,登門拜訪帶著一份禮物,自然不是為了送禮,而是表達鄭青云的心意。
“行了,快進來坐吧。”
陳永杰把鄭青云讓進了屋子里。
隨后。
他這才開口問道:“有什么事情,你要親自來跟我說?”
兩個人認識的時間也不短了,對于鄭青云的性格陳永杰非常了解,如果不是很重要的事情,他一定不會親自登門拜訪的。
“是關于我自己的事情。”
鄭青云苦笑起來,無奈的說道:“下午的時候,林書記把我叫了過去……”
伴隨著他的話,陳永杰的臉色漸漸變得嚴肅起來。
_l